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北方两年三熟制已有规模。清代北方两年三熟制有了更大发展,直隶开辟的井地(灌溉土地)“每亩可收麦三斗,棉花每亩可收七八十斤。其余种植烟草、染料等项,计所获利息,井地与旱地实有三四倍之殊。”在北方实行二年三熟制土地比一年一熟制可增产12%至32%。在南方实行稻麦二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实行多熟制,等于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番薯在乾隆时由南方推广到北方。康雍之际,内地各省区以及东北盛京都有玉米种植,但真正大规模推广是在18世纪中到19世纪初与大批流民进山垦荒之后,很快成为那里的主要粮食品种。在陕南、湘西、鄂西和赣南等地,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植玉米,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

——摘编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有2263.7亿斤。新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超级稻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居国际领先水平,一大批高产、超高产、广适性的超级稻、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等粮食新品种选育推广,为我国提高粮食单产作出巨大贡献,国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等措施提高农业收益,到了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续增产阶段。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但是我国的粮食消费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受耕地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制约,国内粮食生产还面临等严峻挑战。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粮食安全新战略,是我国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伍振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回顾和展望》原载《经济日报》(2015年10月9日)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其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哪些挑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冻结中国在美辖区的公私财产,禁止一切在美注册船只开往中国。19515月,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通过对中国禁运提案,对华禁运武器、弹药、战争用品、原子能

材料二   石油等重要物资1700多种。至1953年,在美国的拉拢和胁迫下,参与对华禁运的国家多达45个。中国针锋相对地对美展开经济反击战。从195011月到19515月,我国先后发出“管制清查美国财产、冻结美国公私存款命令”“关于处理美国在华财产的指示”,全面接管和没收美国在华企业和相关经济利益。美国发动的经济战使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遭遇一定困难,但无损大局,中国的反击战却使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双重打击。美国在华企业大多以自行歇业结束经营,或被迫转让给中国企业,美国经济势力由此完全退出中国。

——摘编自石源华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济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经济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经济战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朝的行省辖区广阔,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1376年,明太祖下令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负责本地区的行政、民政及赋役征收。与此同时,设立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别管理司法、军事。三司不相统属,各自直属朝廷,有力地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布政使司之下的地方行政机构,也由元朝的路、府(州)县三级简化为府(或直隶州)县(州)二级。明太祖同时实行分封诸王的宗藩制度。1371年,明太祖设辽都卫指挥使司,管理东北地区;派兵收复蒙古地区后,设置羁縻卫所;在西藏建立了乌斯藏行部指挥使司等机构,作为相当于省的行政区直辖于中央。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期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初期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学者郑师渠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版)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汇总。


——摘编自郑师渠等《中国文化通史》


阅读上表,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与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说明理由。(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对于把16世纪还是19世纪看作是近代中国的开端这个问题上颇有分歧。即使把鸦片战争界定为近代的起点,我们也仍需熟悉中国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形态,因为这些形态制约了中国对19世纪外来挑战所作的反应。西方的入侵可以被视为一种催化剂,促使传统中国转化为近代中国。确实,从历回顾的角度来看,1617世纪欧洲人和俄罗斯人的来临,为19世纪西方的强烈活动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对于近代中国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围绕材料观点提出看法(可赞成、否定或修改),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撒切尔当选为首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撒切尔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石油等领域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品市场化。英国经济增长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1984—1985年,撒切尔政府关闭非盈利煤矿、停止对煤矿工业的政府补贴,煤矿工会发动了362天的罢工。在她第3任期内,英国政府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78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各自的历史背景。
2020-04-0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人民从事物质生产劳动,发明新的劳动工具,生产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类物品,创造出一个“人化的自然”;人民在社会生产和交往中,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社会关系和制度体系,构建起愈益完善和复杂的人类社会,推进社会形态和历史面貌的更新变革;人民进行精神生产,发展科学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投身社会革命,成为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人民创造历史,并不否认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个人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统一起来理解把握。杰出人物只有满足人民利益、顺应人民愿望、得到人民支持,才能成就丰功伟业、彪炳史册。他们的历史贡献,归根到底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总动力中得到说明。

——摘编自颜晓峰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某一观点或整体观点)。(要求:观点明晰且正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0-03-19更新 | 27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时期,绘画进入商品市场,使绘画艺术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统治者“重文轻武”,边陲未定却安享“太平”,咏歌文藻,游娱翰墨,帝王、贵族对文化财富欲求达到极致。在沿袭五代设立专门绘画机构的基础上,北宋对画院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增加画院的人员编制,其次在太学中创设“画学”,画院根据画师的考试成绩,分别授予他们各种职街。为了提高画师的技术水平和增加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画院规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将“画学”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鸟兽、山水、花竹和屋木等六门,还设置了“说文”“尔雅”等辅助课程。画院踏实、严谨的画风,工致、优美的格调,清新、隽永的意境,对今天的创作也能提供借鉴,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摘编自陈可《绘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画院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画院体制改革对绘画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慈禧作为清末新政的领导者,开启了新政改革的闸门,此时,顽固派的抵制非常微弱,革新派可以放开手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1903年10月,慈禧批准了张之洞、袁世凯的会奏,以十年为期,废除科举制。废除科举制度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创举。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都以科举考试为重要途径,可以说废除科举制度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它体现了清政府改革的决心。当立宪派向慈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时,也得到了慈禧的积极回应,虽然慈禧准备实行的立宪是保守的二元君主立宪政体,但是,对于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体制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摘编自杜以同等《论慈禧的改革与守旧》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新政”的积极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表3是根据学者研究梳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

历史时期辉煌成就奋斗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