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否?”’《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诫,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中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归纳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
2 . 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摘自《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尽管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摘编自《汉字五千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领785人使团来华,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不超过一百人。进入21世纪的门口,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国家超过一百多个。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字的书写载体。并概括汉字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的作用。
(3)材料三中,与18世纪末相比,21世纪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 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三:“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二归纳“一五”计划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一、三分析,“一五”计划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 . 历史学家田余庆概括某王朝的特征是“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该王朝是(     

A.秦朝B.汉朝C.东晋D.隋朝
2024-04-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题历史试题
6 . 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新年贺词中将中国外交方针概括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表明我国的外交方针又有了新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外交原则与方针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     
A.采取“一边倒”方针B.同苏联建交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即《兰亭序》。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材料二:颜真卿所作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息、忠贞的个人品格以及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

材料三:唐代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羲之书法的特点。
(2)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颜真卿又融入怎样的时代气息?其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南方戏曲蓬勃发展,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十分活跃。戏曲表演遍及城乡。其中徽州府的戏曲尤为繁荣,观戏听曲成为徽州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潘之恒是当时影响很大的戏曲评论家,他成长于酷爱戏曲的徽州商贾世家,成年后长期活动于南京、苏州和扬州一带,与汤显祖、李贽等人颇有交往,曾在南京“顾氏馆”主持和参与戏曲演出百余场。

——摘编自韩结根《明代的新安商人与戏剧》

材料二   清末,有人说:“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教师也。”还有人说:“曲本者……国之兴衰之根源也。”

——摘编自郑传寅等《中国戏曲史》

材料三   194210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为之题词“推陈出新”。这一时期新编了《逼上梁山》《屈原》等历史剧,朔造被逼上反叛之路的农民起义英雄和爱国志士的形象,改变了旧戏舞台上主要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的局面;编演了《松花江上》《救子参军》《难民出曲》等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号召人民群众投奔解放区,抗日救国。

——摘编自郑传寅等《中国戏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后期南方戏曲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时人对戏曲社会功能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延安时期戏曲创作的特点。
2022-07-24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年7月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B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从调查中得知,洽村村民在这一时期结婚的大多数都没有送嫁妆。N说:“吃大锅饭,吃食堂,人都是国家的了,还送什么嫁妆。”

材料二   那时兴起送一些政治色彩较浓的东西作为嫁妆,如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纪念章等,这构成了那个时代嫁妆的鲜明特色。S说:“毛主席像章也是当时最好、最时兴的嫁妆,那个时期结婚的人都送。”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至今……送嫁妆的风气在洽村已经开始普遍化……它保留了传统中的一些痕迹,至少证明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无法完全割裂传统。但是,当今嫁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以下是我在洽村调查时所整理的资料:

时期所送的嫁妆(除被褥、桌柜等)
20世纪80年代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组合家具、VCD播放机、彩电、冰箱
现在取暖器、大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沙发、高档组合家具、农机设备、摩托车、小面包车、音箱、高级床上用品

——翟一达《传承与嬗变:洽村的嫁妆变迁》


(1)分析指出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洽村送嫁妆情况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洽村嫁妆变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