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1)依据材料一,指出“皇帝被打倒”的历史事件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20世纪初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
A.猛安谋克制B.“四等人制”C.因俗而治D.“改土归流”
3 .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难题,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01年,伊丽沙白女王命令将以前各项救济法令编纂补充成法典颁布,后世称为《伊丽莎白济贫法》,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发的贫困等问题。该法总结了都铎王朝100多年来处理贫困、流浪、失业等问题的立法内容,正式确立了政府救济穷人的责任……通过教会组织设立贫民监督官和教区济贫委员会,建立贫民教养院、贫民习艺所,组织贫民和孤儿习艺所等措施开展救济。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由放任理论认为对贫困劳工不宜帮扶过多。为迫使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1834年的《新济贫法》,实行苦役制度,强迫救济对象参与劳动。……两极分化和贫困问题及其所导致的秩序和法治等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英国政府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中叶期间,终于进行了诸如议会和选举权等一系列的变革,才最终缓解了矛盾。

由于经济危机与二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1942年,英国颁布《贝弗里奇报告》,指出摆脱“贫困之路”方案,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并着力形成一个以凯恩新思想为指导的福利体系……先后通过了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工业妨害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和国民救助法等五大法案,加上此前已颁行的国民住宅法、劳动交换法、职业训练法等,构成世界上堪称楷模的社会安全制度,号称对每个国民从摇篮到坟墓均予以保障。

——摘编自《英国史上济贫法及其局限》等

材料二   1978年到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了96.9%,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7.6449亿人,超过世界同期减贫人口的70%,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脱贫。显然,中国扶贫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扶贫减贫成效,之后经历了“大水漫灌”的普遍救济式扶贫到区别对待的区域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最终确立了发展式扶贫。

中国的扶贫模式是一种基于“共同富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而不是西方为赢得选举而安抚选民的功利手段;是一种旨在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致富能力的发展意义上的分配制度,而不是西方“托底式”的功利性社会救济。中国的贫困治理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福利分配方面的政治优势,有力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福利国家理论,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方案。

——摘编自《中国贫困治理的世界贡献及世界意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重视贫困治理的原因,并概括其应对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并分析中国新时代贫困治理模式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21月,日本特务机关在上海蓄意制造“三友实业社”事件。128日,日军借口保护侨民,向闸北进攻。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日军三易主帅,却无法在上海顺利打开战局。55日,中日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日军撤至公共租界内。此次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这是中国军民团结一致的结果。中共临时中央、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民主人士、国民政府官员等各派各界人士同时声援,舆论氛围空前一致。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市民把7万石粮食运送到前线,工商界人士、妇女10天内赶制出3万套棉衣、3千条棉被送达前线。同时,各界组织工人义勇军、市民义勇军学生义勇军、华侨抗日义勇军等支援前线。中共中央成立了反日联合会,也组织了闸北工人义勇军和沪西工人义勇军,积极配合支援第十九路军进行抗战。

——摘编自唐培吉《“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有改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二八”淞沪抗战重挫日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二八”淞沪抗战重挫日军的意义。
2021-03-17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正式提出“仁者爱人”,将立足于“君”的“敬天保民”转移到立足于“民”。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反对统治者对民众实行严刑酷法、暴虐打击,“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孟子看来,“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明君要“制民之产”、“不违农时”、轻徭薄赋,让民众生活有保障。统治者要对民之子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先富后教”。

——摘编自彭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儒家民本思想述论》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民生事业加快改革推进。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改革个人所得税。持续开展大规模扶贫开发,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社会化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夯实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民生事业的大力推进,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济社会欣欣向荣。

——摘编自李青《新中国70年民生改革发展历程与经验》(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民生事业巨大进步的时代背景。
2021-03-18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以来,听任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紊乱,劣币充斥市场。到了武帝时代,钱贱物贵现象日趋严重。元狩四年(前119年),西汉朝廷开始改革币制,发行新币。所发行的新币,一种是用白鹿皮制成的皮币,规定诸侯王觐见天子时必须用它作为献礼;另一种用银和锡的合金铸成的白金币;还新铸三铢钱,以代替过去的半两钱。但是,由于白金币比值太高,私铸者甚多;三铢钱虽发行,而旧钱未收回,币制仍然很紊乱。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采纳桑弘羊建议,采取废除一切旧钱,由国家统一铸造货币,彻底进行整顿:“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这种新铸的钱,称为三官钱,后世称为五铢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币制改革的影响。
2021-03-1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人、游人、举子等纷纷拥向京师,于是,兼具食宿、会友、洽谈生意等多种功能的会馆,遂在京城应运而生;它具有补充旅馆的作用。会馆主要供各地文武举子来省和进京应试而设,同时也接待来京的各地商人。乾隆年间,北京会馆共计182处,到光绪年间,已发展到近400所。会馆的社会历史作用首先表现在封建文化的传播上,其次,它还是中国烹饪技术的传播场所,到清末,会馆又成了当时进步人士的政治集会场所,如北京的粤中会馆,是1895年成立的主张变法维新的强学会会址;粤东会馆是1898年成立的保国会会址。

——摘编自王淑良《中国旅游史》(有改动)

材料二铁路时代的来临促进了许多欧洲国家和其他国家酒店业的发展,引发了市中心宾馆建设。铁路公司也是酒店建设的主要倡导者之一。酒店因此很快进入了一些铁路枢纽城市,如纽约、伦敦和爱丁堡。英国工业革命后。一些新思潮被引进到饭店业。1750- 1825年间,英国的饭店赢得了世界上最好的声誉。尤其是在伦敦,那儿的客栈老板们陆续增加了一些服务项目,并努力使客栈保持清洁,这些举措迎合了旅客们的口味。道路的延伸也将这些源于大都市的新思想和新做法带给了乡村酒店的老板们。 1780- 1825年间,英国的饭店发展达到了高峰。

——摘编自彭顺生《世界旅游发展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会馆建设的特点并简析会馆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西旅游设施建设背景的异同。
2021-03-1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龙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据《曾文正公文集》

材料二   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于礼运……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据《清史稿·曾国藩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国藩是一个被全面否定的人物,是典型的地主阶级反动派,受到了批判。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一股积极评价洋务运动的热潮,认为曾国藩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他是一个识时务者。

——摘编自孙占元《十年来洋务运动研究述评》等


(1)概括材料一中曾国藩提出学习西方技术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2)《清史稿》编撰者认为曾国藩是晚清中兴第一功臣,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依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1年,明军与葡萄牙海盗作战败于其火炮,明朝由此开始仿制西洋大炮。1626年,明军用仿造大炮击败后金。清代,康熙皇帝曾命传教士南怀仁造炮数百门,在平定三藩、收复雅克萨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南怀仁所著《神威图说》在呈康熙御览后,不仅没有刊刻,连原稿都佚失了。战事结束后,统治者对西方“奇技淫巧"的兴趣转向钟表、绘画等宫廷玩赏品。此后,造炮技术并无进一步发展,也没能传入民间。

——据张国刚《耶稣会传教士与欧洲文明的东传:略述明清时期中国人的欧洲观》整理

材料二   晚清洋务派聘请洋人工程师,仿制出了大量的洋枪洋炮以及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轮船。研究表明,湘淮军所用的10万杆前膛枪基本都是江南制造局制造。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等重大胜利,都是与清军的新式装备分不开的。

——摘编自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

材料三   从1953年起,苏联援建了新中国21个大型骨干兵器企业,重点布局在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到1956年,我国已能制造枪炮、汽车、无线电和喷气式战斗机,仿制武器取得重大成就。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全部援助项目。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条独立设计制造现代兵器(包括导弹核武器)的新道路。

——摘编自吴远平等《新中国国防科技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仿造西洋火炮的背景,并分析清代造炮技术停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洋务派仿造西洋兵器的效果,并说明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洋务派有何不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

——摘编自《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点。
2020-12-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学业水平)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