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1年,明军与葡萄牙海盗作战败于其火炮,明朝由此开始仿制西洋大炮。1626年,明军用仿造大炮击败后金。清代,康熙皇帝曾命传教士南怀仁造炮数百门,在平定三藩、收复雅克萨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南怀仁所著《神威图说》在呈康熙御览后,不仅没有刊刻,连原稿都佚失了。战事结束后,统治者对西方“奇技淫巧"的兴趣转向钟表、绘画等宫廷玩赏品。此后,造炮技术并无进一步发展,也没能传入民间。

——据张国刚《耶稣会传教士与欧洲文明的东传:略述明清时期中国人的欧洲观》整理

材料二   晚清洋务派聘请洋人工程师,仿制出了大量的洋枪洋炮以及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轮船。研究表明,湘淮军所用的10万杆前膛枪基本都是江南制造局制造。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等重大胜利,都是与清军的新式装备分不开的。

——摘编自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

材料三   从1953年起,苏联援建了新中国21个大型骨干兵器企业,重点布局在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到1956年,我国已能制造枪炮、汽车、无线电和喷气式战斗机,仿制武器取得重大成就。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全部援助项目。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条独立设计制造现代兵器(包括导弹核武器)的新道路。

——摘编自吴远平等《新中国国防科技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仿造西洋火炮的背景,并分析清代造炮技术停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洋务派仿造西洋兵器的效果,并说明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洋务派有何不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状况对比表


历史时期
(公元年)
中国人口/万人中国人均收入中国GDP西欧人均收入西欧GDP中国所占份额
1500103003503607983849.2%
175026000377758102870714.3%
18203810032512041234141420.6%
1900400002931173306762426.3%
1913437142971298368784055.0%
19365079632116134525110104.2%
19535879629717455664148242.9%
197082992424352310925324312.6%
19901143339681106916797527764.2%
2010134000529170895254797813114.0%

说明:人均收入和GDP均以1990年价格为基准人均收入单位为美元,GDP单位为亿美元。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根据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中外具体史实加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
2021-03-1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材料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


——摘编自史念海《中国的运河》


(1)根据所示图片,提取两幅运河图变迁的信息,分析其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历史影响。
2021-03-1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21月,日本特务机关在上海蓄意制造“三友实业社”事件。128日,日军借口保护侨民,向闸北进攻。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日军三易主帅,却无法在上海顺利打开战局。55日,中日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日军撤至公共租界内。此次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这是中国军民团结一致的结果。中共临时中央、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民主人士、国民政府官员等各派各界人士同时声援,舆论氛围空前一致。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市民把7万石粮食运送到前线,工商界人士、妇女10天内赶制出3万套棉衣、3千条棉被送达前线。同时,各界组织工人义勇军、市民义勇军学生义勇军、华侨抗日义勇军等支援前线。中共中央成立了反日联合会,也组织了闸北工人义勇军和沪西工人义勇军,积极配合支援第十九路军进行抗战。

——摘编自唐培吉《“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有改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二八”淞沪抗战重挫日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二八”淞沪抗战重挫日军的意义。
2021-03-17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5 . 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摘自《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尽管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摘编自《汉字五千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领785人使团来华,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不超过一百人。进入21世纪的门口,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国家超过一百多个。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字的书写载体。并概括汉字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的作用。
(3)材料三中,与18世纪末相比,21世纪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否?”’《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诫,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中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归纳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人、游人、举子等纷纷拥向京师,于是,兼具食宿、会友、洽谈生意等多种功能的会馆,遂在京城应运而生;它具有补充旅馆的作用。会馆主要供各地文武举子来省和进京应试而设,同时也接待来京的各地商人。乾隆年间,北京会馆共计182处,到光绪年间,已发展到近400所。会馆的社会历史作用首先表现在封建文化的传播上,其次,它还是中国烹饪技术的传播场所,到清末,会馆又成了当时进步人士的政治集会场所,如北京的粤中会馆,是1895年成立的主张变法维新的强学会会址;粤东会馆是1898年成立的保国会会址。

——摘编自王淑良《中国旅游史》(有改动)

材料二铁路时代的来临促进了许多欧洲国家和其他国家酒店业的发展,引发了市中心宾馆建设。铁路公司也是酒店建设的主要倡导者之一。酒店因此很快进入了一些铁路枢纽城市,如纽约、伦敦和爱丁堡。英国工业革命后。一些新思潮被引进到饭店业。1750- 1825年间,英国的饭店赢得了世界上最好的声誉。尤其是在伦敦,那儿的客栈老板们陆续增加了一些服务项目,并努力使客栈保持清洁,这些举措迎合了旅客们的口味。道路的延伸也将这些源于大都市的新思想和新做法带给了乡村酒店的老板们。 1780- 1825年间,英国的饭店发展达到了高峰。

——摘编自彭顺生《世界旅游发展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会馆建设的特点并简析会馆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西旅游设施建设背景的异同。
2021-03-1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述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是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摘编自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学者是如何改造孔孟的儒家思想的?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的时代气息。
2020-01-0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7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项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史实与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密切相关?文中的“这项制度”指的是什公?该制度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直接效果?
(2)材料二中的中共十四大召开于何时?为什么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进入到了新阶段?
2019-12-2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19-2020年高二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5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进行爵制改革,开始推行实封的王爵、开国爵与虚封的散爵并行的爵位制度。孝文帝实行的散爵是承袭北魏前期虚封的五等爵制而来的。而实行的实封爵,则是新推行的爵制。由于虚封的散爵制与实封的王爵、开国爵制并行,所以,尽管散爵的封地依然与北魏前期五等爵的封地一样,都具有虚封的性质,但在实封爵封地存在的影响下,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这种变化不能改变散爵封地的虚封性质,但北魏国家要使散爵封地适应两种不同性质爵制同时并存状况的做法,构成北魏国家封授散爵封地的一些特点。……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散爵封地由原来以晋代郡、县为名称,改为以北魏所设郡、县为名称。并且,由于散爵封地由郡太守、县令进行治理,还可以被作为开国爵的封地来封授,散爵的封地与爵位等级已经没有联系。但散爵封地的封授与开国爵相同,也实行籍贯回避。总体而言,孝文帝爵位改革后实行的是以实封爵为主导的分封制,散爵封地的封授只是这种分封制的补充。

——摘编自张鹤泉《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