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清同治中期,江苏依据嘉庆、道光以来的钱漕折征惯例,确立了每岁根据银米市价核定田赋征价的弹性;定价机制,改变了传统以固定化为基本原则的田赋运作制度。这种变化
A.开启了漕务管理市场化改革B.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百姓负担
C.反映了晚清税制走向近代化D.改变了清廷赋税的收支结构
2021-03-17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佞幸传”是纪传体史书的一种类传。南朝正史中的《宋书》《南齐书》所收录“佞幸传”的人物均为由寒人担任的中书机构官员中书舍人,而唐初官修《梁书》《陈书》却不立“佞幸传”。这种变化反映了
A.唐代吏治清明官员素质较高B.门阀政治在唐朝已经消失
C.中央官制变革影响修史风格D.唐代史书编撰缺乏真实性
3 . 四川省涪陵县的潘克勤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社员平均每年每人分到510公斤粮食,比入社前的1952年增加194公斤。入社时80%以上是贫农,1955年达到中农以上生活水平的占89.4%。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C.“大跃进”运动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D.农业技术得到改良
2021-03-17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5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龙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据《曾文正公文集》

材料二   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于礼运……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据《清史稿·曾国藩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国藩是一个被全面否定的人物,是典型的地主阶级反动派,受到了批判。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一股积极评价洋务运动的热潮,认为曾国藩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他是一个识时务者。

——摘编自孙占元《十年来洋务运动研究述评》等


(1)概括材料一中曾国藩提出学习西方技术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2)《清史稿》编撰者认为曾国藩是晚清中兴第一功臣,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依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6 . 茶、丝和丝制品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导致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丝的国际竞争力减弱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D.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动
7 . 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摘自《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尽管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摘编自《汉字五千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领785人使团来华,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不超过一百人。进入21世纪的门口,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国家超过一百多个。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字的书写载体。并概括汉字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的作用。
(3)材料三中,与18世纪末相比,21世纪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进行爵制改革,开始推行实封的王爵、开国爵与虚封的散爵并行的爵位制度。孝文帝实行的散爵是承袭北魏前期虚封的五等爵制而来的。而实行的实封爵,则是新推行的爵制。由于虚封的散爵制与实封的王爵、开国爵制并行,所以,尽管散爵的封地依然与北魏前期五等爵的封地一样,都具有虚封的性质,但在实封爵封地存在的影响下,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这种变化不能改变散爵封地的虚封性质,但北魏国家要使散爵封地适应两种不同性质爵制同时并存状况的做法,构成北魏国家封授散爵封地的一些特点。……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散爵封地由原来以晋代郡、县为名称,改为以北魏所设郡、县为名称。并且,由于散爵封地由郡太守、县令进行治理,还可以被作为开国爵的封地来封授,散爵的封地与爵位等级已经没有联系。但散爵封地的封授与开国爵相同,也实行籍贯回避。总体而言,孝文帝爵位改革后实行的是以实封爵为主导的分封制,散爵封地的封授只是这种分封制的补充。

——摘编自张鹤泉《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影响。
9 . 以洋布为例,19世纪70年代“手织土布的售价较高;因而贫苦人便不得不买便宜的但并不耐用的洋布了”。90年代,则“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一变化表明
A.机制产品因不耐用而不受欢迎B.传统生活思想观念不断变化
C.传统手工业产品完全退出市场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10 . 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董仲舒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传承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提供加强皇权的理论根据
C.摒弃先秦儒学的德治主张D.确立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