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01-30更新 | 5267次组卷 | 116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三暑期学习质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2023-11-13更新 | 1002次组卷 | 174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三暑期学习质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19-01-30更新 | 4191次组卷 | 87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三暑期学习质检历史试卷
4 .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2019-01-30更新 | 4557次组卷 | 115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三暑期学习质检历史试卷
5 .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2019-01-30更新 | 3424次组卷 | 79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三暑期学习质检历史试卷
6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19-01-30更新 | 4159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大港区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2019-01-30更新 | 3115次组卷 | 79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三暑期学习质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2019-01-30更新 | 3268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三暑期学习质检历史试卷
9 .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
2019-01-30更新 | 2798次组卷 | 86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三暑期学习质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2019-01-30更新 | 3480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三暑期学习质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