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民族斗争尖锐,由兵部掌管全国邮驿事务,具体过问邮驿的规约条令、人事调配、递马配备等;枢密院分管驿马的发放、颁布驿递的凭信符牌。传递政府公文、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分“急脚递”“马递”和“步递”数种。“步递”用于一般文书传递,为接力步行传递。

“马递”用于紧急文书传递,骑马传递。“急脚递”用于紧急情况下军事文书的“特快传递”,岳飞一日之内在前线接到12道金牌,回京城临安后被秦桧陷害,就是由“急递铺”传送的朱漆金字牌招回的。当时的《金玉新书》,内有邮驿刑律51条,邮驿递铺组织管理54条,有关赏格10条,共115条。

——摘编自晓宇《中国古代邮政(一)》

材料二 抗战时期,日伪方面企图以邮政渠道传递宣传品,或进行间谍活动的情况难以弥举,如

“敌方勒令失陷各地住民以家属戚属邻居关系,通函逃难在国军所辖境内之民众,称道敌军并无虐待及维护情形,勒令回家,此项强迫及宣传之函件,影响我军民抗敌心绪”。长沙邮件检查所致湖南邮政管理局函中称:“值此非常时期,邮政之业务固以传递迅速为要,而检查业务以普遍严密为急,果能双方并顾,不仅交通便捷,而敌探汉奸以及反对政府与反对主义之一切秘密可赖于发觉破获,而戢其阴谋以巩固抗战之信念与胜利,而达民族复兴之目的。”

——廖发堂《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邮件检查制度述论——以湖南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宋代邮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个时期邮政(驿)制度的相同职能。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邮件检查制度的影响。
2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19-01-30更新 | 2146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4届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下图为日本在伪满洲国播放的电影《水浒传》的海报,该影片全部由日本演员出演,剧中人的装束都是日本武士的扮相。日本这样做的实质是
A.推行“以华治华”政策
B.诱降国民政府
C.丑化梁山好汉的形象
D.奴役中国民众
4 . 毛泽东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苏关系全面破裂
C.美日联盟更紧密
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5 . 《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
A.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B.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
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2017-10-30更新 | 630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英国的鸦片商人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获得了“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基辛格《论中国》)的权利。这项权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A.关税主权
B.司法主权
C.领土主权
D.贸易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年9月6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在全局上的意义尤其重大此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也是一种进步。”由此可见,当时
A.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
B.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
C.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破产
D.北方抗战已转入反攻阶段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材料二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

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
2016-12-12更新 | 323次组卷 | 6卷引用:陕煤建司一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复习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可能是
A.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
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
D.维新思想与海军角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