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料记载:“世祖章皇帝(顺治帝)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康熙中虽有     拟旨之例,而机事仍属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     承旨……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矣。”其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
A.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B.南书房——宰相——军机大臣
C.中书省——南书房——参知政事D.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
3 . 【根据地教育】

材料一   从工人、农民到妇女、儿童,根据地致力于大范围教育覆盖,降低社会面文盲比率,开展符合实情的教育。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农民,白天需要参加劳动工作,晚上才有时间接受教育。因此,根据地广泛开办夜校、业余补习学校、识字班,运用墙报、戏剧、报刊等进行教育。根据地实施5年制义务教育,812岁的儿童首先是工农子弟免费入学,烈士子女或者家庭特别贫困者,给予一定的补贴。初小设定课程有列宁读本常识、唱歌、图画、笔算、珠算、作文练习、体操、劳动实习,高小阶段开始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基本军事能力训练。

附:小学《红孩儿读本》第一册第6

小弟弟,年纪小。
常恨自己力量小。
他说:土豪又高又肥胖。
小小拳头,怎么打得倒?
我说:小弟弟莫心焦。
莫怕拳头小,只怕拳头少。
千千万万的拳头团结起。
要把土豪打成泥!

——摘编自胡林燕《湘鄂赣根据地的教育实践》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开辟出文化统战方针,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底。边区师范学校建立了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一切工作围绕抗日救国。边区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教育,一方面利用寒暑假和其他业余时间帮助边区群众办识字班和夜校、办墙报、搞宣传等提升民众素质,另一方面积极动员、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战争,为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通过社会教育,党的组织深入乡村,民众自愿加入党领导的各种社会组织,其生活与根据地政权紧紧缠绕在一起。

——摘编自黄茹《陕甘宁边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价值和启示》

在教材编撰方面,新编的课本普遍地突出了统一战线的教育和抗战的政治教育。边区政府规定所有小学教育内容既要教记账法、写信、写路条、写契约、珠算等课程内容,又强调进行打击日寇的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社会革命活动,如站岗、放哨、查路条、送信等。晋察冀边区完县的小学把“一步三棵苗”“谷要稀、麦要稠、玉米地里卧下牛”等农谚编写到了实用课程中。陕甘宁边区规定,边区小学的课时“不整齐划一、以不误农时为原则”。学生可以半工半读,以保证前线后方基本物质需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有特定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李永《敌后抗日根据地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抗战时期根据地教育出现的新现象并加以评价。
4 . 1902年,梁启超撰写的《新史学》问世。在他看来,“新史学”当务之急,就是要效法“泰西之良史”,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此举旨在 (     
A.否定传统史学的现实价值B.为维新变法进行舆论准备
C.抵制清末的预备立宪改革D.激发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
2024-05-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问津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
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分别指出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

材料二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三   拓跋魏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2)材料二、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史学观点的主要因素。
2020-10-2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王阳明致良知之学试图改变天理外在于人心的状况,将“正人心”作为重整生活秩序、重建社会秩序的入手处与着力点。阳明心学围绕如何将天理安插于人心,唤起人们内在的道德自觉这一主旨展开的。致良知之学,是挽救世道人心、重建生活秩序的良方。这反映了“致良知”学说(     
A.实现了理学求理途径的转型B.改变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C.引领了中国应试教育的方向D.推动了理学价值追求的转变
2024-01-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B卷)
8 .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  )
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2020-10-15更新 | 136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算缗令C.察举制D.告缗令
10 . 秦统一六国前,当官为吏,一般须先有爵位,爵位往往靠军功获得。而秦始皇二十八年的琅邪台刻石所列名单中王绾、李斯等只有官名而未见爵称。刻石所列名单把列侯、伦侯置于丞相之前。据此推断
A.琅琊台刻石并不是可信史料B.秦统一前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C.秦始皇调整了治国为政策略D.秦统一后重视爵位得到扭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