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错误的是(   
A.《浅议商朝的政治制度》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清朝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D.《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2019-10-21更新 | 117次组卷 | 19卷引用:贵州省兴义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 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相应要求。

材料一   明前期,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具有积极的国家职能,……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内社会经济繁荣、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等方面。起过很大的作用。使中国直到15世纪依然在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之中。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明代强大的皇权也如同历代皇权一样,既不能解决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也不能消除封建统治的种种痼疾。

材料二   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特创的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度推行。极大提高了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办事效率。在评价清朝的历史地位时,人们总要提起它在奠定中国近代疆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杰出贡献。这与清朝统治者重视边疆问题。较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直接关联。而为贯彻其统治意图所设置的机构和制度,则起着保证的作用。尽管如此,作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而建立起来的那套制度。在中国经历了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毕竟已走向没落,……专制残暴和排他性的窒息封闭,官场腐败、保守僵化也缠绕在一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中央集权制在外交方面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制度创举。阐述清朝在处理边疆问题时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统一中原后。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农村地区草市的勃兴,地区间贩运贸易的活跃,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货币关系的空前发展,使宋代成为继秦汉后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

——摘编自王丽丽《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的发展”,宋代中下属居民消费意识的增强,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时,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饮食业发达,新的服务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如租赁业、即店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城市里的瓦子、勾栏是大众艺术的场所,平民百姓在这里尽兴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又欣赏自己阶层的艺术。

——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材料三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内容出自哪一纲领性文件,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发交议案,召集及解散议会,设官制禄,黜陟百司,编订军制,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及订立条约,宣告戒严,爵赏 恩赦,总揽司法权及在紧急情况下发布代法律之诏令。并且“用 人之权”,“国交之事”,“一切军事”,不付议院议决,皇帝皆可独专。另外,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 的义务。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等权利和自由。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 选举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王朝专制统治覆灭的大局已定。新旧政权更迭之际,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定的权力真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一步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人们结社组党、参与政治事务的自由和权利。加之浓烈民族民主氛围的刺激,社会各阶层成员,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知识阶层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创立政党,进行政治活动,试图以此夺取或控制政权,直接干预国家政治利益的分配。

——摘编自于小英《政治道路选择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的局限性。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何体现民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目的和历史地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主要内容即铺陈事物,赋者,铺也。赋的内容决定了它文风的绮丽。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解释了赋为什么要绮丽的问题:“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等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歌颂大一统中央王朝不可比拟的气魄和声成。……汉武帝本人爱好辞赋,他的“言语侍从之臣”众多,《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武帝时期的辞赋就有400余篇。

——摘编自唐燕飞《论汉赋的特点》

材料二   明代时期,小说、戏曲等文学艺术作品适应了百姓生活文化娱乐的需要。进入明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的创作进八到高潮时期。这一时期小说形式种类呈现多样化,有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等。明清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百态,有的是对明清两代的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有的则是对历史故事和现有社会的升华,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最明显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该书对中国的封建社会文化、制度进行了批判,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民主社会的愿望。除此之外,明清小说中也描写出一些自由快乐的生活景象,表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

——摘缟自韩亮《浅析明清小说及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汉赋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汉赋和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并分析其共同的价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稔,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实际上,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思想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晚清社会思潮中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

——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曾国藩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晚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
8 .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与他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康乾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年龄主要事迹
16541生于紫禁城,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16618玄烨即位,改年号为康熙。
166714亲政
167320吴三桂反于云南,“三藩之乱”爆发。
168128清军进军云南,“三藩之乱”最后平定。
168330任用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168431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532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168936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37清军打败噶尔丹于乌兰木通
169643亲征噶尔丹,昭莫多之战。
171360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172269病逝于畅春园寝宫

材料二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治武功,可谓盛极一时,史称“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百余年间,清王朝实现了整个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但是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因而“康乾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

——摘编自陈定樑、龚玉和《中国海洋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雍乾三朝开创的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1月,中央采纳了开明绅士李鼎铭等人联名提出的《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议案,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实施精兵简政。边区政府先后两次召开政务会议,讨论贯彻执行精兵简政及其方案问题,决定设立边区“编整委员会”,具体负责边区各级行政组织机构的精简裁并及人员编制等工作,并初步确定了各机关、部队、群众团体裁减人数,以及相关部门的调整、精简问题,向各厅、院、处和各专署、县府发出决策部署。边区机关率先示范,迅速展开行动,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始精兵简政。各抗日根据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开展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精简,历时2年多,至1944年基本完成。

——摘编自刘征徐亚涛《“精兵简政”的提出与实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特点及作用。
2023-11-18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屯溪人,清代中叶徽派代表人物。其治学博广,为一代通儒和宗师。戴震强调情欲天然合理,要求“遂民之情,达民之欲”。他主张“理存于礼”和“礼理合一”,“人伦日用,圣人以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权之而分理不爽,是谓理”。戴震认为“情之不爽失为理”,努力使情与理达至平衡。在伦理思想方面,他认为人“有欲、有情、有知”,这是人的本性,否定情欲,也就否定了“人之为人”。戴震的礼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袁建军《戴震礼乐思想的内涵及其学术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震的礼乐思想和程朱理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震礼乐思想形成的原因。
2023-10-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