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6 道试题
1 . 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B.客观上缓解了统治危机
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D.提高了立宪派政治地位
2023-10-17更新 | 252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华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史记·商君列传》中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了旧贵族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
2023-10-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05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部落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管仲献策齐桓公:“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这说明(     
A.华夏认同逐步形成B.宗法分封制重新得到认可
C.霸主有“尊王”的义务D.齐桓公以地域区分夷夏之别
2023-10-17更新 | 61次组卷 | 33卷引用:海南省琼中市华中师大琼中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精二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对汉文化取得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却逐渐疏远,县至完全新绝了与其原居地之间的联系。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北魏。……不论是出子有意还是无意,他们与文化上亲球人野之间的联系总之是断纯了。这种断绝意味着,这些王朝不得不更多地依颇子被征履地的本土责源,也就是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有些时候,甚至他们与汉族之间的族类界限也变得有点模期了。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说明北魏是如何“更多地依赖”“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的”,并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扼要杨述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西周建国之初,周王室并未能实际掌握四方蛮夷之地,但在推行分封制后,周王室基本上控制了华夏文化周边的蛮夷之地。这表明西周分封制(     
A.实现了中央集权统治B.加强了西周的君主专制
C.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D.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2023-10-15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琼中县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枢密副使C.知府D.兵部员外郎
2023-10-14更新 | 134次组卷 | 50卷引用:海南省琼中市华中师大琼中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某学生对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描述,其意在说明这一时期(     
A.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C.生产力发展推动各国变法D.社会充满着动荡与混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4月底,当中国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北传回国内,一些学生组织,包括新潮社等召开了一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在5月7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活动。很快的这项决定就得到了北京各大专院校学生团体的支持,5月4日下午,大约有3000多名青年学生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示威游行。在总罢课实现后,北京的青年学生很快就创办了《救国周刊》,天津学联出版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等。五四运动之后,所有中等以上学校的讲演团也普遍的建立起来。他们分组分段到人员稠密的商业区、庙会、景区等地方举行演讲,之后走入乡村和工厂。经过紧张的准备,“6月16日,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学生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学生联合(即全国学联)成立大会。全国学联设评议部和执行部,会址设在上海。全国学联根据形势发展,指导青年学生政治参与不断走向深入。青年学生在此次抵制活动中所展现的国家民族意识给予了中国代表团莫大的鼓励与支持,有力的促进了山东的回归(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附约》。

——摘编自徐琳琳《“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年学生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治国有成,与其发展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选官制度关联匪浅,而察举制即为其大端,韵脉及于后世,至今犹有余音。与帝王公卿由上而下征辟士人不同,察举之途是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由人主择贤用能。此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施行。入汉之后,建制趋密,功效益彰,蔚为大观。察举制在汉代之流变,是一个渐趋繁密、日形完备、终成方轨、为一代所遵的制度化过程。作为较为完备的选官制度,察举并非孤立而行,而是多与考试相辅相用以求得人才的。无论是郡国岁举的孝廉,还是诏令特举的贤良、文学,到朝廷后,均须考试。考试的内容依《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即以经学、章奏为主。考试方式则有对策和射策,前者为命题作答,后者即抽签考试。考问主体上至皇帝亲策,下至公府甄核,几乎遍及察举的各个科目。

——摘编自张毅《汉代察举制的启示》

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三: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察举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2023-10-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请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汉武帝立即采用。汉武帝此举意在(     
A.削弱诸侯实力B.加大反腐力度C.削弱宰相权力D.缓解皇族矛盾
2023-10-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