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并对商鞅变法给予评价。
2021-06-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东正教的斗争中,俄国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因此,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同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统一的理论,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也受到修正主义的冲击。对此,普列汉诺夫首先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口号;列宁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而且批判了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合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传播过程中)胡适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基尔克社会主义者梁启超、张东荪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大为《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比较》


(1)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比较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有何异同点。
(3)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2021-04-23更新 | 39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国内效应”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综上所述,谈谈宋代以来海洋政策对当代的启示。
2023-11-13更新 | 131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毛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晋商是指发端于明初,发达于清代的山西商人群体。晋商商号历来“因事设人”,从不“因人设职”,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管理模式。晋商早期也实行独资制、贷金制、朋合制和伙计制,到清代,他们打破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晋商商号和票号通过类似母子公司式的“联号经营”模式,搭建起连通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桥梁。晋商在康熙年间就开始了对俄贸易活动;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恰克图成为中俄贸易口岸。从18世纪30年代起,晋商在恰克图维持了近200年的贸易垄断地位。在茶叶丝绸之路、粮米药材之路、皮毛骡马之路、食盐布帛百货之路上,晋商的足迹广布欧亚大陆。晋商精神虽然包括多种元素,但最核心的仍是开放和诚信。晋商的诚信是信用的“信”,是契约精神,是蕴含现代价值的商业文明。

——摘编自王清宪《发掘晋商精神的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以晋商为例,概括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业贸易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当时商业贸易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晋商精神的认识。
2024-04-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于1901年开始的政治变革,是在借鉴西方君主立宪国家政治制度之后,为了缓和革命形势而展开的。其政治制度变革的基础是原有的以军机处、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旧有体制。没有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制西方和日本的政治制度。1910年仓促召集的国会。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传统和政治生态,以致先后被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拿来作为愚弄人民和欺骗舆论的工具。

材料二   孙中山关于政治体制”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构想,没有完全照搬欧美的政治制度。在他所设计的政治体制中既有美国式的分权制衡,又有英国式的权力整合,并有选择地继承传统体制中的精华,超越中西,以缔造一个更完善的政治体制。南京国民政府根据他的五权宪法理论建立了五院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海岗、王卫红《1900-1949年中国政治变革和启示》

材料三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人民民主为政治特征。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建立了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了实现和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民主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摘编自朱祥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制西方和日本的政治制度”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变革的发展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唐代儒学,曾出现过两次复兴高潮。第一次是在唐初贞观年间。当时唐政权建立不久,隋弊未除.唐太宗听取魏征建议,推行重儒的政策,反对霸道实行王道,于是儒风大行。第二次是在唐中期贞元、元和年间。自安史之乱以后,由于藩镇割据,财赋不输中央,造成政府财政拮据。又因土地兼并加剧,农民大量逃亡,而寺院经济却得到了恶性发展,导致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深,加之边疆多事,朝廷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因而急需整顿颓坏的封建统治秩序,强化社会纲纪,进而加强中央集权政治。这就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有力的思想武器……韩愈提出以儒家的“道统”对抗佛家的“法统”,开启了“道学”的先河;柳宗元等人则提出“统合释儒”,其目的是取佛教之长,补儒学之短,用以改造、丰富、振兴儒学。

——摘编自杨荫楼《试论唐代儒学的复兴》

材料二 程朱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改造为玄学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是一种以儒学为主干,兼收佛教与道教,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其具有不同于以前的新的思想内涵,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发愤图强等性格。同时应该看到程朱理学中的消极因素,即理学家重建礼制的努力也是对人性的泯灭。

——摘编自宋钦顺《浅谈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发展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唐代两次儒学复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程朱理学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关税、倾销等政策致使我国农产品价格暴跌,在农民极度贫困和南京国民政府应对不当的情况下,我国出现了农业大萧条和农村危机。在近代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和强权压制下,我国农村充斥着异国资本活动。外商不仅控制着农产品的市场和价格,而且设立了压抑农民自由、造成当时民不聊生的农村高利贷。 虽然以上侵略举动缓解了当时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但它却是建立在践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恶劣行径之上的。 当时,国内出口贸易大量减少,而进口货物的销售量也因百姓购买能力降低而减少。

——摘编自沈泽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危机的产生和对当代的启示》

材料二中央苏区将发展农业作为主要任务来抓。 苏区政府先后颁布《开垦荒地荒田办法》《开荒规则与动员办法》,实行奖励政策,对工农群众开发的荒田荒地免征3年土地税,富农拥有开发的荒田荒地的使用权并可免征1年土地税。据统计,1933年中央苏区(江西、福建、粤赣、闽赣四省)消灭荒地21万担(一担田等于四亩)。 中央土地人民委员部每年都发布春耕计划,强调兴修水利。 苏区政府还号召组建帮工组、耕田队以及犁牛合作社、劳动互助社等,缓解了劳动力、耕畜不足的问题。 苏区党和政府大力宣传发动群众,多种早谷、少种糯米,并发布消灭“禾虫”的指导办法,利用石灰等简便易得的材料,积极推广病虫害防治经验。 苏区还不断改善种植技术,适当增加杂粮种植,以作青黄不接时的主粮补充。据统计,1933年赣南、闽西等苏区农业生产同比增加了15%,闽浙赣边区增加了20%,远超当时的国民党控制区域。

——摘编自邓强、段刘娇《中央苏区如何解决粮食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的农村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的农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央苏区政府农村治理中所得到的启示。
8 . 在战国时期变法潮流中,商鞅变法无疑是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材料一   下表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类别

主要措施

经济

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3、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政治

1、行政管理土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2、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军事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材料二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以原秦国的制度为基础,自中央到地方,建立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行之于全国。这套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史称“废封建,置郡县”。秦始皇的这一变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政治变革,具有革命性质。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要求,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1)结合上表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对后世社会发展起着怎样的影响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建立郡县制“具有革命性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要求”的理解。
2023-06-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察举制度从出现到成熟经历了近百年的历程,至曹魏时被九品中正制取代,是统治阶级在其统治区域内公开的、大规模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察举制度的实施,为汉朝选拔了大批德才兼具的官吏,壮大了统治阶级力量,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大一统的汉朝统治中国四百年的重要基石。察举制度对社会政治的稳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实施使包括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在内的各地优秀人才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特别是生活在下层的有识之士。这批人知百姓疾苦,历经下层生活之艰辛,直言善谏,对统治集团人员结构的改善,中央与地方声气之相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纯洁了吏治和社会风气。

——摘编自吕承《浅析汉代察举制度》

材料二隋炀帝开创进士科,是科举制形成的重要标志,进士科成了后来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同以往人才选拔制度相比较,科举考试对知识等各方面的考核更为客观、具体。人才的选拔淡化出身,关注的是人的才学、品德等内容。隋朝科举制在分科取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隋朝灭亡后,唐朝政府力求使科举制更加系统完善。为此,唐朝增设了考试科目,对考试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扩宽了选举范围,发掘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发展进程。同时,唐太宗还设立了国子监、支持民间开设学校,发展教育。武则天创立了武举与殿试。武举主要由兵部来考核,表现突出者就能够直接授官,殿试则是由皇帝亲自进行策问。

——摘编自邓文睿《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化察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度对当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它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孟子》

材料二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他们是从明亡的教训中看清了君主专制的弊端,从先秦民本思想中找到了批判的武器。

——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有意识地采取提倡传统的下层文化,以打倒传统的上层文化的战略手法,这几乎是当时新文化人的共识。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传统的上层文化”是指什么?新文化人为何要对其“严厉批判”?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2022-11-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