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8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验题
2 .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社会转型的含义: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它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

社会转型的特点与原因:①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和复杂变迁过程,是对旧体制逐步破除和新体制全面确立;②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领域;③社会转型的成因很多,而且互动制衡,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


请你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社会转型上述特点,分析其体现出的时代潮流。(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11-2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的建议被采纳之后,尊儒、教育、选士三者之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此,汉朝太学、地方官学、私学等各类学校相继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儒家经籍为基本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系统。太学是汉代中央官学的主体,这是一所学校儒家经典的高等学府。地方学校是指设在郡国的官办学校,主要任务在于奖进礼乐,推广救化,宣传孝悌等封建道德。

——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

材料二洋务派在创办洋务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旧人才的明显缺陷,因而迫切期望有一种既能恪守封建之道又能懂得西文西艺的洋务人才,于是他们在不改变传统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外国语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一类是技术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上海电报学堂等;一类是军事学堂,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等。从这些学堂的类型,大致可以看出洋务派对洋务人才的基本要求,也可以看出洋务教育对西方文化的基本选择。

——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新特点,简要评价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
4 .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民,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不拘年齿。”乃班下郡国。

——摘编自[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
2023-02-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阳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成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唐中期至宋,当时的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要数扬州和益州(成都)。唐开元年间,成都府的人口户数为137046户,在当时位列全国第二。宋代时,成都为西南大都会,素号繁丽、百货川委。宋人田况有诗写到:“蜀虽云乐土,民勤过四方……所以农桑具,市易时相望”。

——据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时期成都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不断发展。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从欧洲购买机器设备,创办西南地区第一家机器厂——四川机器局,四川开启了早期现代化进程。四川机器局管理上采用封建官僚社会的管理方式,早期主要生产机器、枪炮、火药等,后期还增加了电灯等民用产品。在四川机器局的带动下,一部分官僚绅商等投资现代工业企业,到1911年四川近代工业企业遍及矿业、印刷、纺织等20多个行业,还对云南等周边省区的现代工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据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川机器局创办的特点,并分析四川机器局创办后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茶馆是成都的一个文化象征和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后,茶馆中电视和录像机逐步取代了旧时茶馆里的地方戏和其他形式的演出,室内的墙上贴满了影碟的封面,大部分都是港台和美国片。尽管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已发生根本性的巨变,但茶馆仍然可以容纳掺茶师傅、算命先生,挖耳师、擦鞋匠、小贩等在其中谋生,并进一步展示出传统生活方式和地方文化的活力。

——据王笛《农民工的城市经历:改革开放后的茶馆观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成都的社会风貌。
6 . 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地方管理和边疆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汉高祖败于匈奴,开始采取“和亲”政策,谋求和平,当汉朝公主的后代成为匈奴首领“单于”时,双方会成为更亲密的亲属。赠送黄金、丝绸、粮食给匈奴,笼络匈奴贵族。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又设置田官,督率士卒屯田。

材料二: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三:行省制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行省也是蒙元帝国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据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汉代中央经略西域的措施。结合所学写出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解决了“混合体”出现的诸侯势大问题?
(3)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行省制有何影响?
7 .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国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农耕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提供了条件,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工商业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征,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惨,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1)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并概括其特点。
(2)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在商业和农业的关系上,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022-07-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管理,一直有非常严格的制度。服役于官营手工业的劳动者,许多是民间工匠注籍匠户后世代以无偿劳役形式艰苦劳作。由于官营手工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内部技术分工十分细密。有学者认为,“各种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虽然都是政府的官设机构,但却都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条件,并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基本性能”。论者还指出,官营手工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中“指挥工作”的“是由政府派遣的官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上半期,欧美丝织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对中国生丝的需求。《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对外贸易,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市场体系的扩大。从规模和影响最大的蚕丝业和织布业来看,几个乡村工业核心区的形成和发展也都得益于于此。从19世纪、20世纪之交开始,在一些原始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传统的乡村工业开始吸收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在生产组织形式的演进方面,发生许多实质性的变化。不仅传统家庭经营组织的内涵发生改变,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包买商制度蓬勃兴起,各种类型的合作制也开始出现。

——摘编自于秋华《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生产组织的变迁》

材料三   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建湖北枪炮厂,后改名为汉阳兵工厂。其生产出的众多兵工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模仿德国毛瑟枪生产的“汉阳造”步枪。“汉阳造”步枪是中国军队长期使用的主力枪械——清末新军、国民党军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都曾大量使用。1928年,汉阳兵工厂改名为“兵工署第一工厂”。1943年迁往重庆鹅公岩,在长江沿岸的石壁上挖凿防空洞厂房,在日本的轰炸下坚持生产。解放后工厂收归国有,改名为“国营建设机床制造厂”。1982年工厂转向民用生产,从日本雅马哈株式会社引进摩托车生产线,成功打造“建设牌”摩托车,至今累计生产1500多万辆。90年代,为响应国家深化改革的要求,工厂改为公司制,1995年更名为“建设工业集团公司”。至今,建设工业集团同时进行军民两用生产,其军工产品先后装备了建国50周年阅兵、建国60周年阅兵和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

——根据重庆建设工业集团官网“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乡村工业得以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提供了一个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变迁的案例,蕴含了中国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识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概括为两项,言简意赅:“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第二项之中,实还包含有另一要项,即赵翼在《廿二史记》借“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所申述的由“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

材料二   在西周的存续期间,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都采取了有效的统治政策。如对西部管理贯穿西周统治始终,早在周文王的时候,通过“伐犬戎”“克密”“伐崇”基本扫除了西部的不稳定因素,并通过分封将这些地区纳入西周的统一之下。汉初在政治体制上部分地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但面对当时形势,又不得不重拾分封制。回顾汉初半个世纪的历史,即从公元前202年汉朝初立到公元前154年平定“七国之乱”,汉王朝一直为分封制所困扰,正如当代文学家吕思勉说:“封建者,过时之制也。汉初用之,虽一收夹辅之效,然其势终不可以复行。”

——摘编自尚绪芝《西周、汉初分封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相同。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并概括其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解读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并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指出其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