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和核心经济体,在对外贸易中保持着巨大的顺差。中国的瓷器、丝绸的出口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这些商品的出口换来的大量白银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白银的“终极秘窖”,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的贸易出口顺差。私人海上贸易与白银货币化的双向互动,见证了明朝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并且成为了明朝走向世界的纽带,使得明朝参与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初步架构,在世界贸易的整体化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陈延轩《浅析明朝私人海上贸易与白银货币化之关系》

材料二   与此同时(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幅度增加,倾销地区的范围更加扩大。同时中国丝、茶等大宗商品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也不断增加。由于英人赫德、李泰国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致使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不断下跌,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开始逐渐处于不利地位。在国内某些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城乡各地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许多手工业工人和部分农民破产失业,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雇佣工人。

——据田兵权《试论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演变》

材料三   地理大发现……表现之二,是促进了世界人种的大规模流动,世界人种的地理分布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白种人跨出了欧洲,首先来到非洲,接着征服了美洲,并就此定居下来。美洲的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遭到残酷地虐待与屠杀,人口锐减,造成美洲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做奴隶。结果,美洲出现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种汇合。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造成许多混血种人,种族之间的联系空前加强。

——据池小平《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和重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国在中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种流动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要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认为君臣之间“利害有反”,必然要争权夺利,“上下一日百战”,因而君主必须对臣下用“术”来“探其怀,夺之威”。韩非主张从基层逐步提拔有实际经验而又经过考验的人,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官职越大,政事治理得越好,这就是“王之道也”。韩非主张:“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不亡之术也。”还主张:“能趋力于地者富,能趋力于敌者强,强不塞(闭塞)者王。”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之际,官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聚徒讲学成为一时风尚,著名学者无不聚徒讲学,知识分子也把从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门径。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齐的孟尝君田文、赵的平原君赵胜、魏的信陵君魏无忌、楚的春申君黄歇、秦的文信侯吕不韦,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这些食客中,有各学派的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于是,各学派之间互相诘难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

3 . 史料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月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根据史料,概括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并分析该状况出现的原因。
4 . 童谣“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据此可知,日寇投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开辟了正面战场B.采取片面抗战路线
C.实行全民族抗战D.获得了美苏的援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民族工业的发展各有不同的表现。其中:民国初期,出现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新浪湖,原因不包括
A.辛亥革命的影响B.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
2021-07-2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化持续发展,国民经济高位增长。对其发展原因归纳不正确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实行改革开放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D.进行三大改造
2021-07-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8至1922年期间工矿业新设的1万元以上的企业805家,投资总额达2.57亿元,为1858年至1911年工矿业投资总额的1.26倍;银行业新设资本5万元以上的企业149家,投资总额达8.9千万元,为1897至1911年投资总额的3.48倍。此期间经济增长的原因有(     
①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④南京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则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而就清王朝的衰败和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获得的新力量来看,战争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鸦片战争触发了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爆炸性事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459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其中说: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照样会爆发”的原因,并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在鸦片战争与抗日战争中一败一胜的历史中能得出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