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下表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
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共同纲领》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问题:
(1)如何理解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叙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0-03-24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2届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与下表诗句描述相符合的历史时期是
浮梁巧取江南郡,杯酒轻收肘腋兵。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A.两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
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任官统计表,它反映了
年代(公元前)已知任官人数平民出身人数平民出身所占百分比
772—6331302922
632—5432235726
542—4641634930
463—344774153
343—2211206756

A.分封制度的崩溃B.推举制度的成效
C.社会阶层的变动D.科举制度的影响
4 . 某同学笔记上出现下表,他记录的是
A.商鞅变法B.诸葛亮治蜀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
2020-05-18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科举制的兴废

材料一: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

——摘编自傅乐城《隋唐五代史》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

材料二: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
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察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
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
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新政”开始推行
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


(2)依据材料二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请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3)依据上述材料,通过科举制的兴废谈谈你对制度建设的认识?
2019-09-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高三十二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6 . 下表主要反映了
时间文章标题作者发表刊物
1918.4《迷乱之现代人心》杜亚泉《东方杂志》15卷4期
1918.9《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陈独秀《新青年》5卷3号
1918.12《答<新青年>杂志记者之质问》杜亚泉《东方杂志》15卷12期
1919.2《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陈独秀《新青年》6卷2号

A.近代中西文化论战的过程
B.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C.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西方文化阻碍中国传统文化
2019-08-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闸北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下表主要反映了
时间文章标题作者发表刊物
1918.4《迷乱之现代人心》杜亚泉《东方杂志》15卷4期
1918.9《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陈独秀《新青年》5卷3号
1918.12《答〈新青年〉杂志记者之质问》杜亚泉《东方杂志》15卷12期
1919.2《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陈独秀《新青年》6卷2号

A.近代中西文化论战的过程B.中国近代思想潮流演进的过程
C.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西方文化阻碍中国传统文化
2019-12-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分析
例:西汉首都长安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2019-11-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这说明鸦片战争后
年份船只数吨数
广州上海广州上海
1844
1849
1863
306
331
867
44
133
3400
142099
142357
300500
8584
52547
964309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10 . 给皇帝打分下表是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中,对清朝皇帝作出的打分评价。

皇帝资质本性体格教育责任感统驭应变私生活机遇得分
康熙117
雍正107
乾隆110
嘉庆95
道光85
咸丰93
同治68
光绪87


问题:
(1)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把汉武帝也放入表中评价,他的“资质”、“统驭”、“应变”等项应该可以位列上等,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光绪(1875—1908年在位)的“机遇”被列为下等,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请概述皇帝得分情况变化与清王朝发展的关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皇帝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长期困扰中国历史的顽疾?
2019-09-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高三十二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