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史界新说

《联经中国史》共九卷,每卷“标题”所注之“副标题”彰显了史家对这一时代的认识。

(1)据下表提示,填入适当选项,使“标题”与“副标题”相对应。(填涂字母)
卷目标题副标题
第一卷上古史
第三卷华丽的贵族时代
第四卷隋唐五代史
第五卷传统的延续与变迁
第六卷
第七卷明史多元转型的华夏再造
第九卷近代史跨国交织下的帝国命运
A.多族群视角的古代文明B.宋史C.魏晋南北朝史
D.民族交融的世界帝国E.辽金元史F.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

(2)判断表中缺失的第二、第八卷当是(       )(双选)
A.秦汉史B.清史C.中华民国史D.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下列史事,能佐证表格中“民族交融的世界帝国”影响力的有(       )(双选)
A.四大发明此时传至西方B.西方教士来华传授西学
C.古代日本多次遣使来华D.越南科举制度效法中国

(4)举例说明第七、九卷中明代社会的“多元转型”及近代中国如何受到了“跨国交织”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卷
2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制度创新首先体现在中央行政制度上,通过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为古代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中央官制演变示意图。根据图示,完成下表内容的填写。

123
朝代____________
中央官制____________

(2)图2较图1所示中央官制有什么重大变化?其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二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

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

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   B.削减灾区赋税   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

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皇帝,皇帝赞许之,遂令大臣丙负责执行。


(3)根据图3,大臣甲、乙、丙分别代表了哪一机构参与国事讨论。执行A、B、C方案的部门分别有哪些?
①大臣甲所在机构____;乙所在机构____;丙所在结构____
②执行方案A的部门____;执行方案B的部门____;执行方案C的部门____
(4)史家钱穆在《国史新论》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联系材料一中示意图中央官制的变迁,对此你有何认识?
2024-02-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商路,它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1)按要求填写下表。(填字母)
A.闭关锁国B.郑和下西洋C海外贸易的繁荣D.派遣张骞出使西域E.元朝
中原王朝中外交往的方式和影响
西汉方式:
_________
影响:开辟丝绸之路
隋唐方式: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影响:丝绸之路的全盛
南宋方式:以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
影响:②_________
_________方式: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影响:促进欧亚文明交流
明朝方式:④_________
影响: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方式: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
影响: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清朝(1840年前)方式:⑤_________
影响:中外交往由盛而衰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2)观察《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将下列字母所示的区域或地点正确填入地图中数字所对应的方框内。(填写字母)
A.西域       B.长安
________;②________

王同学在进一步查阅张骞通西域的相关资料时找到了以下两则材料,根据王同学查阅的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材料一   “前汉中宗既得金人(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唐初敦煌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旁的题字

材料二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3)材料一中“汉中宗”属于以下哪种皇帝称号?(     
A.年号B.庙号C.尊号D.谥号
(4)两则材料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记载有何不同?
(5)你认为哪则材料的说法更可信?请说明理由。
2024-03-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无数先行者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艰辛探索。但都未获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革命“新”途。

材料一   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但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结合所学,以具体史实说明第二期中为改变“制度不足”进行的探索。
2.以下对材料一中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A.体现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觉醒
B.动员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C.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层层递进的探索过程
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材料二

3.观察上面三幅图片,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下表罗列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将下图所示的地点与之匹配(填序号)。
重大历史事件
A1919年,首先在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1926年,国共合作后的国民革命军从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成立。
E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

时间工人所占比例%农民所占比例%
1927年50.818.7
1928年10.976.6
1929年7
1930年5.5

——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5.根据材料三,1927-1930年中共党员出身有怎样的变化?折射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革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6.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在何处?要求史论结合。
2024-06-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不同的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认识、分析历史的方法和视角。不同历史观折射出不同的思想观念。

材料一   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韩非子》

材料二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孟子》

材料三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

材料四   《道德经》与《论语》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统计

书名

总字数

“道”

“德”

《道德经》

约6000字

75

40

《论语》

约11750字

89

43

(1)依据引注篇名人物,对其所属学派进行对应(填写材料序号)
儒家:______法家:______道家:______
(2)依据材料判断,“中古之世”距今大约(     )孟子生活的时代距离尧、舜时期大约相距(     
A.4000年B.2100年C.1600年D.1100年
(3)研究中古以前的历史,采信史料的途径是(     
A.查阅史书文献B.收集口传资料
C.阅读神话资料D.考古与文献互证
(4)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历史观?
(5)某校历史探究小组在阅读《道德经》与《论语》后,制作了下表。该小组认为“道”“德”两字出现的次数,《论语》均比《道德经》多,这足以证明《论语》比《道德经》更注重道德观念的表达。这种说法合理吗?简要解释你的回答。
2023-11-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1)观察上述文物,按照出现的时序排列是。
(2)图⑤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上的纹饰内容与哪种宗教密切相关?
A.道教   B.基督教   C.景教   D.佛教
(3)请你再列举两个关于图③所处朝代的政府巩固边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史实。
(4)下图是我国发行的一组邮票,邮票中的主人公昭君和文成公主对当时历史发展做出的相同贡献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民族交融   C.促进汉藏友好   D.强化边疆治理
(5)图②大元帝师印是元朝政府为了管理图中哪个地区而赐予当地高僧的封号?(A、B、C、D见下图中国地图简图)。

(6)下表所示为辽代部分皇帝的相关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记载出处
(辽太宗)德光本名耀屈之,后慕中华文字,遂改焉《旧五代史·外国列传》
帝(辽圣宗)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辽史》
(辽)兴宗好儒术,工丹青,以画鹿著名《辽东行部志》
A.宋辽之间的冲突逐渐消失   B.契丹人坚持民族本位观念   
C.辽国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D.汉文化对契丹人影响较深
(7)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胡虏、匈奴”是指哪个民族。
A.党项   B.契丹   C.女真   D.蒙古
2023-01-1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这里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指(     
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41.53.2430.720.6
结束年54.517.127.20.041.2

A.五四时期B.抗战时期C.过渡时期D.文革时期
2022-12-1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商路,它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1)按要求填写下表。
中原王朝中外交往的方式和影响
西汉方式:
A____
影响:开辟丝绸之路
隋唐方式: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影响:丝绸之路的全盛
南宋方式:以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
影响:B.____
C____方式: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影响:促进欧亚文明交流
明朝方式:D____
影响: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方式: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
影响: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清朝(1840年前)方式:E____
影响:中外交往由盛而衰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2)观察《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将下列字母所示的区域或地点正确填入地图中数字所对应的方框内。(填写字母)
A.西域   B长安
①____;②____。

王同学在进一步查阅张骞通西域的相关资料时找到了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   “前汉中宗既得金人(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唐初敦煌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旁的题字

材料二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问题
(3)①材料一中“汉中宗”属于以下哪种纪年方式?
A.年号   B.庙号   C.天干地支   D.谥号
②两则材料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记载有何不同?
③你认为哪则材料的说法更可信?请说明理由。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路。

——穆涛:《丝绸之路是世界观》,载《文汇读书周报》,201773日问题


(4)结合汉、唐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融入世界”之路。
2022-11-2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转型时期。此前中国社会是血缘社会,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此后转向地缘社会,进入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

1.社会转型时期,“士人”尤为活跃,出现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①、礼、义
孟子 人性本善、② 、民贵君轻
法家 集权、法治
道家 老子与庄子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④
2.社会转型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皇权与相权的博弈。概述汉朝皇权与相权的博弈的史实。
3.春秋战国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是那个流派的思想?试分析其原因,并简要阐述思想与时代的关系。
2022-11-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地名背后的历史奥秘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地名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其变化折射出时代变迁。

材料一:



(1)请将材料一中四幅地图反映的时代进行时序排列: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填写字母

材料二:北京地名沿革表(如下表,据戴均良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整理归纳)

朝代北京当时名称
幽州
南京幽都府
中都大兴府
①_____
②_____1368年,改名北平府,1403年改名京师(北京)顺天府
(2)完成表格中两处填空。
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幽州……《周礼·职方》:“东北曰幽州。”《释名》曰:“幽州在北,幽昧(昏暗不明)之地,故曰‘幽’。”……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范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幽州。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3)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了北宋初年全国政区建置情况和历史变化,却对于材料二中五代十国时期辽朝对北京的地名变更和行政级别升格只字未提,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
(4)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从作者立场意图和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太平寰宇记》对北京地名的处理?
2023-01-1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