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中央政府第一次把数亿农民有效地组织在自己的——而不是借助于农村富裕阶层和宗族势力网络的系统之中,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的大改组、大变革。”这里描述的是
A.三大改造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0-05-1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2 . 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图)。对该漫画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运动
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D.反映了五四运动中各阶层紧密联系共同抗日
3 . 法国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不同的选择对中国产生造成的后果是
A.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B.被动挨打,主权沦丧
C.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D.统治者积极进取,对外开放
2020-05-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4 . 体制能否嫁接

材料一:1919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如火之燎原,11月13日,陈其美通电各省,通电上说:“自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共和政治,已为全国所公认,然事必有所取,则功易于观成。美利坚合众国之制,当为我国他日之模范。”此一模仿美制的建议,随即得到武汉方面的完全赞同,认为那确是一定不易之法。

材料二:事过百年了,我们今日回头看去,这个美国模式从兴中会开始,直至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诞生之时,都被新派人士视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万灵法宝。在孙文主义的各种著作里,中山都不断地慨叹他的道不得行,革命尚未成功,都是信徒们没有去实行他的主义的缘故。其所以然者,实在是党员们知识水平太低,要实行一项新的政治体制,先得认识这项体制,有知才能行!

——摘自唐德刚《袁氏当国》

材料三:面对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种种光怪陆离现象,人们有理由追问,西方政治体制到底怎样发生、发展?它能够像树木一样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移植吗?即使能够移植,中国的土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条件适合吗?即使上述条件已完全具备,当时的革命党人掌握移植技术的能力究竟如何?

——摘自邹牧仑《长河落日》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孙中山先生模仿美制为解决中国问题做了哪些努力?
(2)什么史实可以突出说明孙中山先生所慨叹的“革命尚未成功”?你认为辛亥革命是否成功?
(3)你是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后中西体制能否嫁接问题的?
2020-05-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科举制

科举制被西方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千年科举探幽》,下面材料均出自《千年科举探幽》解说词。

材料一 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一制度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持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材料二 1793年玛嘎尔尼作为第一个英国使节访问中国时,在他列出的一长串考察清单中就包含有中国的科举制。随后不久,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很多的西方学者认为,科举制西传,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对世界的贡献。

材料三 2006年在韩国首尔举行了一个庄重的仪式,在夕日皇宫的勤政殿前,几百人身着朝鲜民族服装,再现了当年科举考试的盛况。……今天的韩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纪念活动,来表达他们对科举制度的尊重和反思。


问题:
(1)隋唐科举制创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 和韩国人“对科举制度的尊重”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认识。
6 . 阿房宫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大军进入关中,“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也有“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咏叹。但是据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宫前殿遗址的勘测表明,有关项羽放火焚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准确的。专家称:在所勘探的20万平方米,发掘的1000平方米范围内,只有少量的几块红烧土遗迹。


问题:
(1)阿房宫的修建,反映了秦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2)依据史学研究的特点,上述三段材料中,哪一种不能作为史学研究材料?为什么?
(3)阿房宫遗址考古发掘的成果公布后,有人说:历史“误解了司马迁,冤枉了楚霸王”。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020-05-1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礼记·礼运》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D.扩大了国家疆域
2020-05-13更新 | 11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20世纪初,随着梁启超《中国史叙论》《新史学》的发表,实现了中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史学研究的目的、内容变化B.史学研究的服务对象变化
C.中国社会的变革转型D.史学家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
2020-05-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5月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9 .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
2020-05-04更新 | 113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5月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10 . 明朝科技著作记载:“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反映出明朝
A.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B.纺织业呈现区域化趋势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城镇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2020-05-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4月高考练习(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