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国派遣军”在华部署情况统计如下。该统计可以佐证(     

地区

投降地点

军队人数

华北

山西太原,山东济南、河南洛阳、北平

328040

华东

江苏南京、安徽蚌埠、上海

346200

华中

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南昌

276100

华南

广东广州和汕头

88350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B.中共和人民军队是抗战中流砥柱
C.持久抗战是夺取胜利的必由之路D.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4-03-01更新 | 34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表中数据主要反映了
总计工业农业水利林业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资仓储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建设其他
总额(亿元)427.4248.532.682.112.830.8164.6
比重(%)10058.27.619.237.23.71.1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B.全面建设的指导思想
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 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020-11-18更新 | 432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陈振中先生的《先秦手工业史》的统计,发现和出土春秋时期铁器的地点仅有42个,而发现和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已经涉及我国24个省(区、市)约423个地点,出土的战国铁器总数有6167件以上。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A.铁器使用日益普遍B.水稻种植范围拓展
C.冶铁技术不断进步D.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2024-01-04更新 | 120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53—1956年《人民日报》有关三大改造的报道统计
时间
类别
1953195419551956
批评角度2365
表扬角度13494458
由此可知,这些报道(     
A.鼓舞了全民的士气B.增强了参与者的信心
C.纠正了存在的问题D.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2023-12-29更新 | 208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三  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1979年《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呦)荷塘十里果香
……
1992年《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材料四



  图一昔日购物凭票证(粮票)   图二今朝购物有优惠(优惠券)

材料五  数据反映变化,数据体现发展

数据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开创了世界经济史上的新奇迹。2007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四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7年的6%。数据二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增长6.3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3)材料三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从材料五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2021-09-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民族八省各地区贫困发生率统计。贫困发生率持续降低主要得益于(     
A.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B.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D.全球减贫事业的推动
2024-01-3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2年12月1日,梁启超在天津出版《庸言报》第一号,其中“建言”栏所刊内容全是针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的通论、专论、杂论、讲演等文稿,梁启超在《庸言报》各栏目上所发表文章类型统计如下图(单位:篇)。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建设新政权热情高涨B.民众启蒙成为学者关注重点
C.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争激烈D.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广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度户籍(户)口数(口)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1223306269594978
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427963421007820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1067796056486856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245984016163863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材料二   从顺治十七年(1660年)开始,清朝人口经历了从缓慢增长到急剧增加的过程。到乾隆年间,人口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曹树基在《中国人口史》中的研究,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到崇祯三年(1630年),我国人口增加了约1.65倍,达到1.9亿人,到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我国人口下降到只有约1.5亿人;而清朝时期,人口大幅增加,咸丰元年(1851年)人口约为43608.7万,突破了4亿人口大关。

——摘编自于爱芝、杨敏、张钊华《番薯引入对明清人口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到西晋初年在籍人口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人口猛增的影响。
10 . 某同学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看到如图资料。这些资料可用来研究(     
照片:瓦窑堡会议旧址、进抵平型关的八路军
表格:百团大战战绩统计、敌后战场战绩统计
地图:敌后战场军民大反攻形势图
实物:东北抗日联军反日签名捐款收据、各种版本的《论持久战》
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B.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C.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帮助D.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