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019-01-30更新 | 618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018-06-07更新 | 1342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在甲午后,应诏陈言的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强调,为造就有用的人才,传统的教育制度必须改革。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各省科举考试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的书院改为学堂,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功名;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4年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的废除加快了学堂建立的步伐。到1905年,除去教会学堂,官、公、私立和大中小学、师范、专门学校等各类学堂8277所,学生达25万人。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学部,于1905年正式设立。这样,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统计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谷物收入明显上升B.布帛收入显著提高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2021-06-26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0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国民党一大宣言》:“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代表了农民阶级根本利益B.彻底地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基本实现平均地权的主张D.与共产党部分革命目标相一致
2019-12-01更新 | 203次组卷 | 24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博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中国近代霍夫曼比例表(单位:万元)。对表格中民族工业发展状况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工业状况
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工业霍夫曼比例
1911—191315084138481.09/1
192033545229391.46/1
1933103651.538926.22.66/1

(注:霍夫曼比例即轻重工业比)
A.日益萎缩
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较快发展
D.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2019-11-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表:1924年中国自设的电厂资本表,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电量需求大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C.民族工业发展出现又一个高潮D.外商电业不再占优势
2020-08-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6257次组卷 | 39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5336次组卷 | 7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假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020-02-02更新 | 140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4-2015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二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