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牵连致死者3万余人。关于胡惟庸被杀原因,朱元璋口谕:“(胡惟庸)窃持国柄,枉法污贤”,未提谋逆之事;《明太祖实录》记载:“丞相胡惟庸等谋逆”,这一说法被后世史家反复转引。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朱元璋口谕内容因具有主观因素,说法不可信
②《明太祖实录》属于官修史书,说法是可信的
③明初宰相胡惟庸被诛杀的原因存在多种可能性
④探究胡惟庸被杀之因须搜集更多史料加以辨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3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青铜礼器——堇鼎,其上铭文大意为: “‘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此铭文佐证了《史记索隐》中记载: “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这可说明(     
A.周初分封制度尚未完善B.《史记索隐》抄袭了堇鼎铭文
C.血缘宗法制度完全确立D.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024-04-05更新 | 404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北京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列是关于辽、金、西夏官制的史料,据此可知,辽、金与西夏(     
政权制度建设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天辅七年以左企弓行枢密院于广宁,尚踵辽南院之旧。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
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日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
A.中央机构都有本民族和汉族官称B.社会上出现华夷同风的价值取向
C.制度建设显示出民族发展的差异D.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对待
4 . 以下是有关宋代设置“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通判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B.宋代中央官员数量众多
C.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五代D.宋初重视制约地方权力
2024-05-25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关于丁汝昌在黄海湾战中负伤的原因,史料有不同的记载(见下表所示)。有学生依据表中史料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记载史料来源
十八日与倭接仗,昌上望台(舰桥)督战,为倭船排炮将“定远”望台打坏,昌左脚夹于铁木之中,身不能动,随被炮火将衣烧,虽经水手将衣撕去,而右边头面以及颈项皆被烧伤丁汝昌向李鸿章递交的海战报告
“立于飞桥之前方者为提督……彼等不能在此久立,因桥非稳固之建筑。桥下之大炮开火时,桥将毁碎。”“盖刘(步蟾)已令发炮”,而丁等正“立于飞桥,正在炮上之部分也”,舰桥塌落,“丁提督则堕压创甚”发表于1929年的定远号参战人员英国人泰莱的回忆录《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
A.史料本身是复杂的,必须加以审慎甄别与实地考证
B.丁汝昌意在渲染个人的抗敌精神,其报告不足为信
C.泰莱回忆录的发表晚于丁汝昌的海战报告,其可信度相对较低
D.史料出入较大,均不能作为研究丁汝昌负伤问题的第一手史料
2023-10-15更新 | 286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料结论
A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
B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
C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已进入青铜时代
A.AB.BC.CD.D
2023-09-21更新 | 353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7 . 中华民族奋发有为,自强不息。

材料一   孔子强调“学而不厌”,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孔子强调自立自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在立己的同时,注重立人,“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奔走于各国,传播自己的学说和主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到了晚年,孔子仍然勤做不息,整理六经,办私塾,广授门徒。

——摘编自郭继文《自强不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研究》

材料二


骆驼昂首挺立、高大英武,载数名胡、汉男子,一胡人跳舞,其余持琵琶等胡乐围坐演奏,神情生动。
②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唐代骑驼乐舞三彩俑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材料三

邓世昌

谭嗣同

林觉民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官兵英勇奋战,最终与舰同沉,壮烈殉国。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被捕后从容就义。1911年,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写下绝笔《与妻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在起义中,他身先士卒,英勇牺牲。

材料四

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部分)

精神内涵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特区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据新华社2020年9月29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正式发布》等制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哪些优良品质?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孔子的主要贡献。
(2)阅读材料二,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并概括材料反映的唐朝的精神风貌。
(3)依据材料三,概括以上历史人物表现出的家国情怀。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4)阅读材料四,任选一种精神,结合时代背景和具体实践,谈谈你对这一精神的认识。
2024-03-2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研究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利簋及其铭文拓片
利簋说明:出土于陕西临潼的西周青铜器,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33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右)事(史)利(利乃作篡者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用以纪念先祖檀公)”。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用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范围。天文学家依据利簋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参照《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和天文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的最优时间在公元前1046120日(甲子日)。
②“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

——《尚书牧誓》

材料二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朝觐年班和联姻政策。

材料三   

   

材料四   1960年,石油工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吃大苦,耐大劳,铸就了铁人精神,这反映了那个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2018年,中国某大型企业实验室悬挂的标语写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这一标语弘扬了自主创新精神。

(1)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①②能得出什么结论。简述专家对“武王伐纣”时间界定研究的特点。
(2)依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蕴含的政治智慧。
(3)从材料的史事中提炼两个主题,每个主题运用材料中三则史事进行说明。
(4)分别简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出现的国内外时代背景。
2023-07-28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批驳与辨析

材料一   《日本政府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1931924日)中有以下言论:

918日夜半发生了在奉天附近一部分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队的事件,以至引起双方冲突。’

919日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已经决定极力防止上述事态扩大的方针……政府对于满洲(指中国东北)毫无领土欲望。”

材料二

序号史料来源
日军参谋本部军官桥本欣五郎写道:“(关东军)预定于(1931年)928日举行(军事行动),没有特殊理由不许改变。后因消息走漏提前10天,改为918日。”《桥本大佐手记》(1935年记
九一八事变的策划和参与者花谷正回忆:“(1931918日夜,河本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中国军队的军营),一边选了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日】花谷正《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
193192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鉴于驻朝鲜军既已出动的这一事实(指21日驻朝日军越境进攻辽宁和吉林),结论是承认此事。既已承认事实,内阁决定支付其经费。”【日】关宽治《满洲事变》
919日,日军侵占辽宁的沈阳、安东、营口、抚顺、海城、凤城、辽阳、本溪、盖平、复县、四平街,占领吉林的长春;
920日至23日,日军侵占辽宁的昌图、辽源以及吉林的吉林市、敦化。
陈觉《“九一八”后国难痛史资料   》(1932年)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史实,对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谎言进行批驳。

材料三   1940年日军大将阿部信行写道:立足于四川盆地的重庆政府,对于日本来说已不足为虑,但是共产党的力量却延伸到中国各地,一举手一投足都极为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命运,共产党无论何时都主张对日抗战,阻挡了日本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路”,因而成为所谓“东亚新秩序”的头号大敌。

1944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研讨所谓中国形势时,提到了“中共以毛泽东名义”提出的持久战“三阶段论”,不得不承认中日战争“大体上是沿着上述阶段过来的”,并且认为“中共必然实施大反攻的概率很大”。

19431944年日本天皇的弟弟考察中国战场后,对侵华日军高级军官发表讲话,列举了日本军人的残暴行为,“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给中国的抗日宣传提供了事实根据”,特别指出共产党的军队“对民众的军纪也特别严明,决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在这种情况下,“在我看来,这样的日本军队,是无法与中共对阵的”。

(2)辨析材料三中的史料,并说明史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
2024-05-1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耶律仁先为辽朝名臣,曾任辽朝南、北院枢密使职位。1983年,耶律仁先墓在辽宁出土。其墓志铭由契丹小字和汉字两种文字书写,墓志记载了耶律仁先曾与辽南、北院大臣同心协力,平定了西北草原部落叛乱。墓志还记载了仁先和四个弟弟的名字是按仁、义、礼、智、信命名。对以上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墓志可以作为研究辽史的文献史料            ②辽朝制度建设灵活务实
③辽朝实现对北方诸部落的统一和管辖            ④辽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4-04-08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