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缁衣·体全章》

材料一 《小戴礼记》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据前代礼书所编,在唐代成为“五经”之一。其中《缁衣·体全章》中记载:“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满足)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材料二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战国中期楚墓出土了大批典籍竹简,其中有《缁衣》等十四篇为战国时儒家所传文献,其中《缁衣·体全章》中记载:“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好则体安之,君好则民欲(满足)之。故心以体害,君以民芒(亡)。”


(1)分别指出以上记载了《缁衣》篇的两则史料的类型。
(2)对比分析以上两则史料中《缁衣·体全章》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
2020-06-30更新 | 30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汉代织锦护臂,收藏于新疆博物馆。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汉代高超的织锦技术②“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③有一定的天文研究价值       ④带有“天人感应”色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05-2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雷锋精神”来源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的凝练,其不断发展的动力始于其内在运行和时空境遇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日报》对雷锋精神的报道

日期

标题

内容

1961年5月5日

《苦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民战士》主要介绍雷锋生平事迹。

1963年2月7日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把雷锋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是因为他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雷锋的革命自觉性源于他对毛泽东无产阶级思想著作的学习。

1977年3月24日

《雷锋精神是禁锢不了的》这一时期的雷锋精神主要表现在与“四人帮”的斗争方面。

1981年3月5日

《八十年代更需要雷锋精神的大发扬》“雷锋的可贵,不但是他做了大量助人为乐的好事,而且是因为他是一个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

1983年3月5日

《新时期与雷锋精神-纪念开展学雷锋活动二十周年》针对当时“雷锋的道德价值过时论”进行回应,指出学雷锋要与时俱进,号召青少年要像雷锋那样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态度,用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自己。

1989年12月16日

《雷锋精神的火炬永不熄灭》“发扬雷锋精神首先是引导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需要。”

1993年3月5日

《雷锋精神永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有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是永存的。”

1997年3月4日

《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雷锋精神在今天之所以没有过时,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同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据何小芳《试论雷锋精神从革命性到道德性的变迁》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雷锋精神的变迁”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1更新 | 346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秦始皇刻石秦始皇刻石是秦始皇东巡所刻制的七个晔石,其中六篇刻石文载于《史记》,《峄山刻石》因拓本而流传至今。

峄山刻石……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泰山刻石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
琅琊刻石……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器械一量,同书文字……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轻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之罘刻石……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东观刻石……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
碣石刻石皇帝建国,德并诸侯,初平泰壹……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会稽刻石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乘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问题一: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东巡不过是在炫耀皇权、刻石文是歌功颂德的文本,难有学术价值。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
问题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选择两个不同的视角,简述秦始皇刻石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2022-04-02更新 | 37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一,指出汉初粮食价格发生的变化,利用材料二所搜集的史料解释该变化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汉代粮食价格表


年代地区粮种每石单价资料出处
汉初关中10000钱《汉书》卷1上《高帝纪》
汉初5000钱《汉书》卷24上《食货志》
文帝(前180—前157)天下数十钱《太平御览》卷35引恒谭《新论》
天下十余钱《史记》卷25《律书》

——改编自黄冕堂《中国历代粮食价格问题通考》,《文史哲》2002.2


材料二:
材料内容材料出处
1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2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史记·律书》
3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4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史记·孝文本纪》
5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6汉初“未有兼并之害,故不以民田……为限”。《汉书·食货志》
7.高祖时实行“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二年“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食货志》《汉书·文帝纪》
8.高祖五年,刘邦下诏:“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民以饥俄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七年,又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汉书·高帝纪》
9.汉初至武帝前约七十年的时间内,仅发生自然灾害十四次。《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二)第591页

2019-06-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中国古代史)题选
6 . 1964年至1980年,中国在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三线建设”建起1100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三线建设”留下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分别是
①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并改善全国的工业布局
②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凝练、概括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
④“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1-14更新 | 38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蔡元培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中指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欧洲文艺复兴时“把各民族的方言利用为新文学的工具,在意大利有但丁、朴伽邱(薄伽丘)、马基亚弗利等”。与此相类,“我们的复兴,以白话文为文学革命的条件,正与但丁等同一见解”。蔡元培意在表明(       
A.章回体白话小说的复兴B.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C.文学革命的形式与价值D.革命文化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8 . 历史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作品也能反映历史。

油画《宽容》沈嘉蔚198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

(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由左至右是:刘师培、黄侃、沈尹默、陈独秀、胡适、朱希祖、辜鸿铭、马叙伦、蔡元培、李大钊、马幼渔、鲁迅、周作人、钱玄桐、梁漱溟、刘半农。)


请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对油画《宽容》进行历史解读。(要点应包括画面场景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油画的史学价值)
2022-03-01更新 | 31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百年征程

20216月,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在北京开馆。展览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讲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主题如下:

第一部分   建立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第二部分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三部分   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部分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以下为展出的部分展品:



依据材料,从上述展品中为四部分展览各选择一件对应的展品(也可以推荐其它展品),并从中任选一件,结合所学分析该展品对体现所属部分主题的价值。
2022-01-20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该观点也得到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赞同,他说:“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由此可以看出
A.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特征B.尊老爱幼是人类文化核心价值追求
C.法国文化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文化具有跨越民族和世界的相通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