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
B.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
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
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
2019-05-10更新 | 628次组卷 | 23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019-01-30更新 | 9005次组卷 | 143卷引用: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但是这次起义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导致其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
B.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仓促进行起义
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D.起义军过早地撤离了南昌城
4 .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018-06-09更新 | 13531次组卷 | 235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018-06-01更新 | 9296次组卷 | 14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中国古代公文文种演变概况表。

时期文书概况
西周周王通过诰、誓、命、训、令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
秦汉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从下行文种来看,秦代的诏敕文书主要有“制”和“诏”,据史记解释:“命为制,令为诏。”“制”和“诏”分别是皇帝颁布重大命令和一般命令时使用的文种。到了汉代,诏敕文书的文种有所增加,蔡邕《独断》卷上记载:“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唐朝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其中皇帝专用的文种除原有的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主要有批答和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言之制”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堂贴”,是开元后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独立指挥百司的公文文种,“堂贴”不必奏请皇帝批准,由三省宰相直接裁决,集体签署,其公文效力相当于国家最高政令
明清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又称圣谕(上谕),有宣谕、口谕、手谕,其中手谕如需保密,可以不抄发,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而在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密疏”,是可直达御前的

——整理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等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18-01-01更新 | 377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海南鑫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普高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华文化史》一书中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前一关系上的主张是
A.民贵君轻B.君主受命于天C.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为主君为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