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帝禹之子启通过合法的手段继位B.《史记》比《战国策》的可信度高
C.可以确定“禹死后,其子启继位”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暴力争夺的结果
2 . 明初君臣在各类诏令文书中反复申明三个意识:“一是奉天承运;二是扫荡胡俗;三是四海归心。”将之简化表示,就是天意、民心、文化继承。这一做法
A.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B.强化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
C.具有鲜明的时代新异性D.体现了君权神授的统治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近代中国海关在1912-1921年的十年报告中提到:“上海农业方面地区年产原棉约20万渐代替稻田。现在上海棉田约占全部可耕田的60%。目前江苏东南地吨,对世界市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产地。”对上述现象解释准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B.近代工业发展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C.江苏的棉纺织业位居全国前列D.欧美列强因世界大战退出中国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某同学试图运用史实解读下图,其中合理的是

新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示意图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甲图B.国民经济调整——乙图
C.“人民公社化运动”——乙图D.经济体制改革——丙图
5 . 它在君主多妻制的情况下,根据母亲身份的贵贱尊卑把王位继承人的资格限制、压缩在一个人的范围之内,来保证国家最高权力在一家一姓内部和平过渡。其评述的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家族性B.嫡长子继承制的进步性
C.王位世袭制的必要性D.封建君主制的可行性
6 . 明代有严格的人事回避制度,官员不得在本籍任职,且不能久任;而胥吏都是本地土著,在地方上有盘根错节的势力,故有“流水的官、世守的吏”之说。这反映出明朝
A.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破坏B.地方官权力存在很大差异
C.基层管理有一定权力真空D.宗族势力庞大威胁着皇权
8 . 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据此判断,“它”
A.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B.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D.是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1-02-05更新 | 260次组卷 | 7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写道:“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作者主要阐述了
A.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B.宋代的社会大变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C.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D.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呈现循环往复特点
10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士大夫有以春秋列国之形势比拟列强并立之世界。冯桂芬指出∶“今海外诸夷,一春秋时之列国”;王韬亦认为“以春秋列国大势例之欧洲,普(普鲁士)为宋,英、法、俄、奥为晋、楚、齐、秦也”。这反映了当时
A.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军事侵略B.中西之间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C.中国中心的天下观受到冲击D.清廷认清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