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这是因为两税法(     
A.有助于抑制土地兼并B.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改变了旧的征税标准D.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2024-03-02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的意义在最后一个王朝发生重大转变。康熙帝的名言“在德不在险”“众志成城”对长城进行了功能上和道德上的双重否定。其实,长城意义的骤降并非由于人们道德上的觉醒,满族上层和蒙古族上层的政治同盟,清政府在草原社会实行的政策是其本质原因。取代长城的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德”,而是那个实实在在的理藩院。弱化草原社会的军事属性,利益不再来自战争,而由贵族政治、宗教组织决定分配。

——摘编自唐晓峰《长城内外是故乡》

材料二   20世纪二十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势。……虽然中国建造长城时,美洲还没被发现,可惜今日长城老而无用了。”三十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长城被赋予了新的“身体”,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1935年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写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长城由此升华为一座更具精神意味的、新的长城。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简析康熙时期“长城意义的骤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人对长城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024-03-0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宁波市区宋元时期城市生活类遗址出土瓷器基本情况

产地

时代

浙江地区

江西地区

福建地区

北方地区

海外地区

北宋

越窑、龙泉窑、婺州窑、泰顺窑

景德镇窑、吉州窑

建窑

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临汝窑

高丽青瓷

南宋

龙泉窑、越窑、越窑仿官窑、南宋官窑、江山窑

景德镇窑、吉州窑

同安窑、德化窑

定窑、磁州窑、钧窑

高丽青瓷

元代

龙泉窑、永嘉窑、泰顺窑、临安天目窑、江山窑

景德镇窑、吉州窑

浦口窑、德化窑

磁州窑、钧窑

高丽青瓷

(说明:1.今浙江宁波地区即宋元时期的明州;2.在宋代瓷器中,官窑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和临安,由宫瑟设窑烧造的青瓷)

——摘编自吴敬、付亚瑞《明州城遗址出土宋元瓷器与明州港市的考古学观察》

材料二   宋代皇帝都喜欢饮茶,并常将北苑(属福建)进贡的建茶赏赐给皇亲贵族、近臣与功臣。这一时期,比试茶品高低的斗茶风气盛行,经过丁谓、蔡襄等士大夫的倡导,逐渐传播到上层社会,最终成为一种清新雅致的茶道艺术。当时以福建建州为中心烧制出的各种瓷器称“建盏”。宋初,当地一些窑工技师在黑釉盏中有意加点白釉烧造而成的“鹧鸪斑”,是当时生产工艺中的新技术,“点试茶家珍之”。此外还有免毫盏、油滴盏等种类,仅宋代建阳水吉一带就有龙窑99条,其窑炉的长度短则几十米,长则百余米,一窑的装烧量最高可达十万余件。

——摘编自杨静《宋代建茶的崛起与茶文化兴盛关系探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产地视角指出出土瓷器各自具有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项推动宋代建盏制造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0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均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汇储备位居世界首位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D.市场经济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5 . 清朝《续文献通考》称:“自咸丰、同治以来,各省出人迥非乾隆年间可比。近来岁人之项,转以厘金、洋税为大宗。这种现象表明(     
A.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B.西方列强经济势力的深入
C.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改善D.中国已完全融入世界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荐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     
A.制度建设服从皇帝需要B.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内阁辅政逐渐趋向合法
2024-03-01更新 | 395次组卷 | 8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69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192810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训政纲领》,宣布“军政”结束,进入“训练国民使用政权”的“训政”时期。国民党以强力推行“以党治国”,遭到了社会人士的批评。

1929年,胡适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指出中国社会严重缺乏人权,经常侵犯人权的并不是个人或团体,而是国民党党部与政府机关。胡适要求尽快制定宪法,他强调“无宪法的训政只是专制,我们深信只有实行宪政的政府才配训政”。胡适的言论反映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引起了较大的舆论震动,梁实秋等人著文响应他的呼吁。

国民党内也有人要求民主法治。党内元老蔡元培曾致信胡适,称赞其论点振聋发聩,不胜佩服。而一些在党内权力分配中失势的政治派别,更注意利用民间的舆论来反对蒋介石等当权派。中原大战期间,阎锡山、冯玉祥、桂系等地方实力派成立约法起草委员会,草草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草案》。有报纸评论说,从理论言,此项草案实有许多优点”“比较任何国家现行宪法为周密

蒋介石在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后,也感觉到有稍变统治方法以消弭反对派的必要性,提议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但遭到党内另一实权人物胡汉民的坚决反对,演变成约法之争

中国共产党对此也有自己的认识,毛泽东在1940年指出,中国现在的事实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即使有一部好宪法,要想畅通实行是不可能的,宪政运动的主题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摘编自陈红民等《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训政”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通畅)。
9 . 如表所示为中晚唐时期传奇(文言短篇小说)中的部分女侠事迹。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当时(     
女侠事迹
红线女自述“前世本为男子”,因意外杀人而转世为女子,因此红线女的所思所想都是为了赎清自己前世的罪孽
樊夫人慈悲为怀,无偿救助遭受困苦的百姓
聂隐娘一心为主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在任务完成之后,选择归隐自然
A.社会尚武之风较为盛行B.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社会思潮影响文学创作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加强
2024-02-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九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现代外交制度是主权国家运行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外交政策的成长、国内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国内舆论对外交事务的日益重视,外交决策模式在内外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其制度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19491976年,很多外交决策往往通过外交部或者其他外事部门上报文件由毛泽东和周恩来圈阅的方式决策。邓小平在1977年恢复工作之后,几乎天天要审阅外交部的请示报告,甚至连为法国学生开办暑期汉语培训班、援助肯尼亚体育综合设施之类的事务都要经过邓小平的批示。

20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一些事务性政策、例行性政策、常态性政策的决策权力被下放,明确规定只有那些牵涉重要国家利益的战略性议题必须交给中央决策讨论,其他一些次要的外交政策议题可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或者由外交外事部门决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重要的外事决策往往由外交部、外经贸部、文化部等部委甚至司局级单位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部委的意见和政策。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外交决策方式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外交决策方式变化的意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