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蒋介石日记》的部分内容(1940年9月15日)。由此可知,当时的蒋介石
时间内容

1940年9月15日
“今日以共匪猖獗坐大,谋害党国,而且其凭借俄国外援,麻醉民众,消灭民族,其为害甚于倭寇,而绝非可以政治与道义感召也”
“倭寇以我三年抗战乃知中国之不可屈服,则其心理与政策已经改变,而我抗战之目的已达,且倭寇孤立已无外援,故不患其再来侵略。即使来侵,以我之军力与西南基础尚在,亦有恃而无恐也”

A.坚持持久抗敌,弘扬爱国精神B.维护独裁统治,消极抗日
C.借助国际力量,挑起国共纠纷D.接受国共合作,共御外侮
2021-12-26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学党史,明信仰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上海石库门到延安窑洞门再到北京天安门,展现了近代中国的风雨足迹,见证了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丰功伟绩。


(1)请将下列史事建构历史关联
A.《青年杂志》   B.开国大典C.《共同纲领》   
D.中共一大   E.《论持久战》   F.中共七大
石库门:
窑洞门:
天安门:
(2)近代以来,上海和北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城市,五四运动像一座历史的桥梁勾连了两座英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自五四以来,这十二三年间,我们真是受不了,十五六世纪“人性”的要求,十七八世纪“个性”的要求,及十九世纪的“国性”的要求,三样东西一齐来,怎不令青年朋友要发狂了呢!

——《李璜致胡适》

材料2   中国有了新民主,需要“新科学”。发扬“五四”精神的唯一的要求就是“站稳革命阶级立场,为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而奋斗。”

——《新民主与新科学》


①材料1的“人性”“个性”“国性”的来源分别是什么?
②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践行材料2的“新民主”的?依据所学,完成提纲中的任务清单:
A.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确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B.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工人、士兵、农民的政权
C.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的地方政府,实行“三三制原则”
D.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革命时期政权建设“新民主”探索和实践(史实)
土地革命
(1927—1937)
农村革命根据地
全面抗战
(1937—1945)
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
(1946—1949)
解放区政权建立东北、华北、中南、西北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过渡时期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中国
2021-11-28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2021-10-03更新 | 945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六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
4 .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D.中书省职能专一
2021-09-25更新 | 367次组卷 | 37卷引用: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名校
5 . 时代教育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引人深思。

材料一 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进士以声的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力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1860年代,奕䜣等奏称:与外国交涉,必先谙其言语文字,设工同文馆,招考斗又、天文、算学,采西学、制于器力自强之道。

1898年,康有为奏称:西人之于民,皆思教之而得其用,教之以算数国史、天又地理、化光电重、内政外交之学,惟恐其民之不智。吾之教民,束缚于八股帖括之中,惟恐其民之不愚。

清末新政时期,学者倡议:“教育一事,当全国划一,故以颁教育制度力第一要务。”督学大臣张百熙等奏称:节取欧美日本诸邦之成法,拟学堂章程,颁行各省,裁减科举,归重学堂。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汇编》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教育的宗旨是:军国民教育(偏于强身健体)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以公民道德为中坚和根本。

——摘编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一,概述隋唐科举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近代以来教育理念的变化。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2021-08-13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1
6 . 儒学史上的一次学说更新,其“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一更新是
A.先秦“制天命思想”的提出B.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确立
C.宋代“格物致知观”的形成D.明代“致良知思想”的勃兴
7 . 清代前期,地方社会士绅的社会职能局限于办理修桥铺路这样的地方公共事务;咸、同以后,士绅势力在地方社会趋于活跃,时人指出:“自治机关所概甚广,远如保甲守望,戒烟各局,近如理财、财政、公议各所,亦皆系地方自治性质。”这说明(     )
A.洋务运动改变了晚清政局B.维新思想影响了士绅职能
C.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D.地方士绅阶层产生了分裂
2021-06-01更新 | 1213次组卷 | 14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紫竹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840年8月15日,钦差大臣琦善给英方复函时,放弃“谕”“批”等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此式旋被仿效,成为中国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从12月3日开始,照会中“天朝”两字被悄悄取消,自后成为定例。上述变化
A.表明中英两国实现平等交往B.反映中国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C.体现了清政府主动学习西方D.折射出传统外交观念的转变
2021-06-01更新 | 1118次组卷 | 17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紫竹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19纪中叶,沿海城市的人们在模仿西方生活方式的时候,内地城市人们的生活却基本上毫无变化。据有关研究表明,辛亥前夕,四川棉织业中洋布对土布的替代率仅为11.8%,低于同时期全国平均替代率。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A.四川手工棉纺织业仍然占主导地位
B.西方生活方式成为沿海城市的主流
C.列强商品输出迟滞内陆省份的发展
D.西方侵略对中国经济冲击的不平衡
2021-05-31更新 | 782次组卷 | 9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紫竹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近期据媒体报道,“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在北京圆明园正觉寺举行。据此推算圆明园马首铜像(下图)流失时间约
A.150年B.160年C.170年D.180年
2021-05-28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