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缩影、知识体系的纲要,能宏观呈现知识背后内在的关联。如图所示分别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和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节选)。对比两者,找出统编教材目录的一处变化,并尝试解释教材目录发生变化的原因。(要求:论从史出,逻辑清晰,时空正确)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
(2007年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吕录(节选)
(2019年版)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2022-05-29更新 | 341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缩影、知识体系的纲要,能宏观呈现知识背后内在的关联。如图所示分别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和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节选)。对比两者,找出统编教材目录的一处变化,并尝试解释教材目录发生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虚,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唐宋茶叶生产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消费提供了新的产品。作为备受欢迎的饮品,茶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交往。唐宋茶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大大减少了自然经济的“地盘”,而且使得围绕着茶叶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起来,进而逐渐克服了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狭隘性。宋政府通过控制茶叶互市贸易、赏赐茶叶给少数民族首领、赏赐茶叶给军队官兵等方法增强军队力量,换取和平。由于少数民族嗜好荼茗,所以茶叶成为民族间交往的媒介之一,成为协调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材料三   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

——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茶叶经济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餐饮习俗变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023-10-0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关于袁世凯与“二十一条”之间的关系,在不同高中历史版本教材中表述不一。

2004年岳麓版必修1《五四爱国运动》一课中表述为:1915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医院、寺院、学校等都有土地所有权;日本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等。57日,日本向中国政府下最后通牒。59日,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

2005年人教版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表述为:1915年,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他复辟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019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中表述为: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48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最终于19155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中日民四条约”,并配图注释“中日民四条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版本教材,概括教材表述中的袁世凯与“二十一条”之间关系,并对其差异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0-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前所见最早而确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处,是蔡元培于1910年所著《中国伦理学史》。1916年,易白沙在《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评议上篇》,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了论述。这一观点,为清末民初的学者所普遍接受,其影响直至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疑问。

【资料夹】

①关于董仲舒: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曾问学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在《史记》中以三百余字简述其生平,对其学术成就,仅说:“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②关于《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是董仲舒代表作,其中多篇以“阴阳”或“五行”命名,如《五行对》《五行之义》《阴阳位》《阴阳义》等,除阴阳家外,董仲舒思想又杂有道、法、墨等成分,如道家的顺应天道、清静无为,法家的君尊臣卑、循名责实,墨家的天志、尚同、明鬼等,均被董仲舒吸收改造。

③关于“罢黜百家”: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在《汉书·武帝纪》的中说: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④关于汉代诸子之学:近代学者吕思勉考察《汉书·艺文志》指出“诸子十家,惟名、墨二家无秦、汉人著述;《兵书略》中《兵阴阳家》及《数术略》《方技略》各四家,有无秦、汉人著述不明;余率皆有,或颇多。”又根据《史记》《汉书》《三国志》探讨诸子百家在秦。汉传承,指出:“秦、汉之世,百家之学,见于《史》《汉》《三国志》纪、传者如此。令《汉志》所载之书观之,诸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章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

【人教社普通高中教材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调整】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历史必修③》(2004年版)

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年版2022年印刷)

材料二   正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从多元的文化观念出发,来批判儒家思想或文化的,因此,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派,他们在批判儒家思想或文化的同时,又特别重视对中国历史上那些被儒家视之为异端邪学而受到打压的各种主义、思想、观念、学说、思潮和流派的发掘和研究,并以此希望再现春秋战国时期的“九流并美”、“百家争鸣”的局面。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一文中指出:“旧教九流,儒居其一耳。阴阳家明历象,法家非人治,名家辨名实,墨家有兼爱节葬非命诸说,制器敢战之风,农家之并耕食力,此偕国粹之优于儒家、孔子者也。”因此,他主张开展对儒家之外的其他各家各派的研究。一位名叫李杰的读者曾致信陈独秀,建议《新青年》在“辟孔”的同时,应“提倡古人言论学说之有益于现代、与孔子相反者”。在他看来,“古人学说之最合于现代者,莫庄、墨若。墨子兼爱,适合于近世所谓社会主义,而为大同之基础。庄子学说,系纯摧残君权,扶植民权”。陈独秀在回信中,不仅完全赞成李杰的建议,而且还认为除庄、墨之外,农家的代表人物许行的学说也有益于现代,值得提倡,“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191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蔡元培在“序言”中称该书有四大特点,其中第三大特点是“平等的眼光”,即是说胡适摒除了正统与非正统的观点,把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学说都放在平等的位置,既不是儒非墨,也不是墨非儒,而是认为“老子以后的诸子,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都还一个本来的面目,是很平等的”。

——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元的文化观念”》

材料三   在西安,儒庙得以修复,成为历史博物馆。在曲阜,修整一新的孔庙和孔林被保护起来。19624月传统的清明节,成千上万的祭拜者涌到那里,官方设计的从孔林到孔庙的沿线途中,犹如赶集一般(有人曾建议将孔林作为麦加和耶路撒冷那样的儒教祭祀圣地)。

“人民”虽没有放弃对“旧文化”创造者们的敌意,但他们认识到这些文化已为自己所控制。如同列宁格勒的“修道院”一样,全中国的宫殿、庙宇和各种各样的历史遗迹、遗物——这些东西原本与共产主义原则格格不入——一律为共产主义者拥为己有,并失去了原有的负面作用,其原物受到保护。

——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1)运用资料夹中的材料,对汉武帝是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探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也做了相应调整,试分析这一调整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华文化发挥的作用。
(3)根据所学,以博物馆为例,简述江浙沪地区对中国近代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材料三   展现的是列文森提出的著名的“博物馆理论”的一部分。仔细阅读材料,概括儒教文化在列文森笔下的共产主义中国的“类博物馆”特征。
2023-07-23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1月浙江省高三选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A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前所见最早而确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处,是蔡元培于1910年所著《中国伦理学史》。1916年,易白沙在《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评议上篇》,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了论述。这一观点,为清末民初的学者所普遍接受,其影响直至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疑问。

【资料夹】

①关于董仲舒: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曾问学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在《史记》中以三百余字简述其生平,对其学术成就,仅说:“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②关于《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是董仲舒代表作,其中多篇以“阴阳”或“五行”命名,如《五行对》《五行之义》《阴阳位》《阴阳义》等,除阴阳家外,董仲舒思想又杂有道、法、墨等成分,如道家的顺应天道、清静无为,法家的君尊臣卑、循名责实,墨家的天志、尚同、明鬼等,均被董仲舒吸收改造。

③关于“罢黜百家”: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在《汉书·武帝纪》的中说: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④关于汉代诸子之学:近代学者吕思勉考察《汉书·艺文志》指出“诸子十家,惟名、墨二家无秦、汉人著述;《兵书略》中《兵阴阳家》及《数术略》《方技略》各四家,有无秦、汉人著述不明;余率皆有,或颇多。”又根据《史记》《汉书》《三国志》探讨诸子百家在秦、汉传承,指出:“秦、汉之世,百家之学,见于《史》《汉》《三国志》纪、传者如此,合《汉志》所载之书观之,诸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章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

【人教社普通高中教材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调整】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历史必修③》(2004年版)

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年版2022年印刷)


(1)运用资料夹中的材料,对汉武帝是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探讨。
(2)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做了相应调整,这一调整有何意义?
2023-02-22更新 | 76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中西方科学技术领域的代表著作简表

中国

西欧

时间

作者

代表作

时间

作者

代表作

1578

李时珍

《本草纲目》

1543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1637

宋应星

《天工开物》

1628

哈维

《血液循环论》

1639

徐光启

《农政全书》

1632

伽利略

《两大体系的对话》

1643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介绍地质地貌)

1687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中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3-1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纵观中国历代的经济政策均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奏议》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1888年)

材料四   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1903年)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马建波《〈钦定大清商律〉的立法研究》

材料五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设立实业部,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清代的一些苛捐杂税,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贾谊倡导的经济政策。结合材料一和所知识,指出贾谊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司马光的观点。结合所知识,概述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3)晚清政府对洋商和华商施以了不同的经济待遇。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一、四,指出“商业”地位的历史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推动20世纪初《钦定大清商律》出台的社会背景。
(5)根据材料五,概述民国初年兴办实业高潮出现的具体表现及出现该局面的政策因素。
2021-11-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17月,在苏共中央的建议下,朝鲜战争的交战各方开始进行朝鲜停战谈判。经过战场和谈判桌上的反复较量,19537月,中、朝同美国达成《朝鲜停战协议》,这是朝鲜问题摆脱僵局的关键。1954年,中,苏、美等国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会议首先讨论朝鲜问题。关于朝鲜和平统一问题,外国武装从朝鲜撤走问题,与会各方展开激烈斗争。周恩来在会上阐明中国政府的立场,谴责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由于美国的阻扰,会议未能就朝鲜问题达成协议。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选修三·教师用书》

材料二   2005919日,中、朝、美、韩、俄、日在北京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即“9-19共同声明”,为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成为六方会谈的一个“里程碑”式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六方一致重申,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美韩就朝鲜的安全关切作出承诺: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韩方重申其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

二、六方承诺,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相互关系。朝美、朝日承诺,将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三、六方承诺促进能源、贸易及投资领域的经济合作。中、日、韩、俄、美愿向朝提供能源援助。

四、六方承诺,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政府解决朝鲜问题方式上的变化和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9.19共同声明”的特点及意义。
2021-09-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提出要运用包括价格和税收在内的宏观调控手段管理经济活动;同年在莫干山经济理论研讨会后,采用价格双轨制的国营企业,获准扩大了对市场价格的使用。80年代中期,国外机器设备的引进已经带来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手工业式的重工业”被宝山钢铁厂具有连铸设备和电子控制系统的现代氧气转炉所取代。现代生产线取代了用机床逐个加工机器零件的工人,工业产出大幅增长。合资企业中与外国同行一起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学会了使用现代电子设备、运用最新的现代管理技术,为增长大潮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P451

材料二   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新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是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权和自主权;是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二十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政府产业调整、财政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美国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产业化的结果。

克林顿总统经济报告称:克林顿执政后“选择了以‘行动主义’为原则,综合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各经济学派之长的“克林顿经济学”,从而促生了“新经济”的到来。”

——节选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P247-24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美国“新经济”发展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