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9 道试题
1 . 唐宋处于封建社会转型时期,包括封建经济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尚书六部,乃政府公职,而九卿则是王室私属。从九卿转变到六部,正是政府逐步脱离王室独立之明证…一相嫌于专擅,且亦事冗不给;多相则互委,不专责,易生同异,以致扰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天圣以来,国用浸广,有请算缗(算缗:给商人增加赋税)以助经费者。仁宗曰:货泉之利,欲流天下通有无,何可算也?”“开宝四年(公元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州、明州置司。”“熙宁五年(公元1071年),诏发运使薛向曰:“‘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

——节录自《宋史·食货志》(下)卷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三省六部制是“政制上之一进步”的理由。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指出宋代商业政策出现的变化。
2022-05-2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的改革是全面性的,行政改革则是其中心环节……因为它代表着政治体制乃至社会形态的变化,其影响也不仅仅限于北魏一朝。由于太和年间在行政制度上的改革,总的导向是权力的集中,对后期的北魏政权来说也有利有弊。利在通过行政效应增强了国家的动员能力,从而在经济和军事上对南方形成越来越大的优势,为后世的统一打下了国力基础;弊在权力导致的腐败成了北魏分裂与衰亡的一个祸根。……此外,太和年间的行政改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官员的民族属性所带来的影响。

——严耀中《关于孝文帝行政改革的一些新诠释》


(1)据材料,指出孝文帝太和年间行政改革的总导向,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相关措施并概括其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太和年间行政改革带来的利弊。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   19509月,美军在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越过北纬38°线,迅速占领整个朝鲜,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起初,联合国军司令部认为入朝的中国志愿军装备落后,而联合国军有11万人,加之其装备精良,完全有把握打赢这场战争。19501127日到12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天气与美方指挥的6.5万多国部队在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进行了一场残酷战斗,史称长津湖战役(长今湖战役)。缺衣少食冻饿交加的志愿军,完全依靠意志和精神在冰天雪地的恶劣天气下与装备精良的敌军奋力搏杀,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美军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也留下了气壮山河的“长津湖精神”。

——摘编自佘红乐《长津湖战役志愿军胜利原因浅析》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津湖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长津湖精神”的内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次冬奥会见证的是中国冰雪梦,也是中国体育强国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拜旦(1863-1937)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出生在法国,通过亲自考察,他敏锐地认识到,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同时也给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威胁,他对古希腊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印象深刻,从英国教育所推行的古典教材、竞技运动和伦理道德综合培养的体制中受到启发,认为重建希腊文化中最成功最受重视的特性“发展肌肉以为道德教育之基础”,而“英、美的青年教育使人更具朝气,是因为在他们的教育课程中包括有体育和竞技运动”,由此顾拜旦开始了他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征程。在顾拜旦的努力下,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成功举办。

——摘编自杨向东、张雷梅《顾拜旦与张伯苓的奥林匹克思想》

材料二   张伯苓不仅是著名教育家,亦是中国早期奥林匹克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在探索救国强国的道路上确立了“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体育教育理念。后来张伯苓回在天津办学校后,更加注重体育教育,将体育教育放在教学方针之首,主张在校学生每天下午四点之后要到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南开大学创办以来,规定学生要修满相应的体育学分才准予毕业。

——摘编自谢腾辉、闫涛《张伯苓体育教育思想探析》

材料三   中国奥委会已决定派团参加今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这是新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全面参加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今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同1932年我国历史第一次参加的第十届奥运会同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时隔五十二年,两渡重洋,令人感到格外有意义。

——《人民日报》1984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伯苓的体育主张并分析其致力于体育事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并举办奥运会的意义。
5 . 自古以来,中国连接世界的商路变化折射了中国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近80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网络。大力推进文化交流品牌建设,举办中国一中东欧、中国一东盟、中国一欧盟等十余个文化年、旅游年。自2015年起连续3年以“美丽中国一丝绸之路旅游年”为主题进行系列宣传推广,成功打造“欢乐春节”“丝路之旅”“青年汉学研修计划”“中华文化讲堂”“千年运河”“天路之旅”“阿拉伯艺术节”等近30个中国国际文化和旅游品牌。另外,还举办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综合性文化节会。

——整理自20181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1)据图1并联系所学,归纳唐朝丝绸之路上中外交流的基本特点,简析唐朝丝绸之路繁荣的主要原因。
(2)指出图2所述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与图1相比,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交流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下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商路中的地位变化给予你的启示。
2021-11-10更新 | 340次组卷 | 1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2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商贾“大者田数百顷,小者百余顷”,“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收贱以取贵”,中后期“(国)财赂衰耗而不澹”。桑弘羊强调“富国何必用本农,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富在术数,不在力耕”。任大农丞(令)“稍置均输以通货物”,奏请(汉武帝)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监管和指导各个郡国的财经事务。“笼天下盐铁”,“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

——摘编自晋文《桑弘羊评传》与罗庆康《汉代专卖制度研究》

材料二 北宋欧阳修、王荆公认为,桑弘羊使“孝武时国用饶给而民不益赋”,“以古之鉴,求今之宜,此诚当世之所急也”,其政策“安人之仁政,为国之善经也”,苏轼、司马光则认为“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兴利之臣,鲜不祸败”,“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桑弘羊,汉武帝用桑弘羊之说,于时商贾不行,盗贼滋炽,几至于乱”。

——摘编自晋文《桑弘羊评传》与罗庆康《汉代专卖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桑弘羊改革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学者对桑弘羊改革的评价并分析其原因。
2022-01-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高考联盟2022届高三12月教学检测历史试题
7 . 宋代货币。

材料一   考古发掘显示,宋元时期,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70%左右;目前出土的金代窖藏铜钱以北宋铜钱品种最多,约占钱币总数的9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90%以上。在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等古代钱币中中国钱币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

材料二   除了宋朝货币币制先进,货币体系完善之外,当时海上贸易在商业运输成本、运输规模、贸易周期等方面与陆上贸易相比,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两宋均重视商业贸易的发展,如宋神宗就曾经说:“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宋高宗强调:“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钱在当时所处的国内和国际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钱重要历史地位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021-12-25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热点和焦点在北方,特别是与匈奴的关系。秦汉之际,匈奴的势力逐渐强大,从高祖到汉武帝即位初,汉匈都一直有和亲之约。但从汉武帝开始,汉匈双方发生了近五十年的战争,到汉光武帝时,匈奴分裂南北两部,南匈奴附于汉,走上了与汉民族融合的道路,北匈奴被迫西迁。匈奴势力进入西域后,通过乌孙间接地开始控制西域,而汉朝通过和亲使政治势力进入西域,使匈奴势力呈消减的趋势,到汉昭帝时,匈奴势力有抬头之势,宣帝继位后出兵匈奴,加上匈奴内部不.和,逐渐结束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西域都护成了西汉的一级地方政权。秦始皇时开始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治理,到汉武帝时,为了断匈奴臂,派张骞出使西域,加深了汉武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认识,最终设立益州等郡进行管理,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关系。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 清朝入关后,随着对边疆地区统治的扩大,理藩院职掌范围也扩大到西北、西南边疆地区,成为清朝管理少数民族的中央机构。在东北地区实行军府制,设立将军,兼管军政和民政;在西北地区主要采取军府制统治,设伊犁将军,总统天山南北的军务与民政,并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在北疆的蒙古族聚居的地区推行盟旗制度;在西藏地区则根据当地的宗教信仰特点,通过西藏的上层,实现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其他如在西南地区仍袭明制,实行土司制度。清政府通过封爵、给傣、联姻、朝觐制度等措施,极尽拉拢、抚绥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清政府在东北、外蒙古和西北边境,设置了一系列军事哨所,此外,清政府还在东北、西北、蒙古地区设置台站,开辟驿路。

——摘编自张艾力娜布琪《清代民族政策略论》

材料三 按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少数民族依法享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同时享有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力更生和开拓进取,加上国家有力的扶持和帮助,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又新建许多工业项目,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加快了民族地方的发展。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强调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原则,充分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极大地凝聚了民心,顺应了民意,反映了民情,从制度上彻底粉碎了国内外分裂势力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野心。

——摘编自陈国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10月初,志愿军已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驻防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双方展开激烈争夺,不断向该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转为局部战役规模。整个战役中,敌人共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炸弹5000多枚,超过了美国在二战中火力密度的最高记录。我军共投入4万多人,在没有制空权、制海权,没有坦克配合的条件下,以血肉之躯击退敌人900多次进攻,毙伤敌人25000余名,取得了现代战争条件下坚守防御作战的经验,铸造了反映人民军队、人民战争本质的“上甘岭精神”。上甘岭战役失败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

——摘编自龙战宇《毛泽东军事思想与上甘岭大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甘岭战役”发生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甘岭精神”的内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材料   明末清初的宋应星,南昌奉新人。曾祖宋景为官清正,母亲出身农民。宋应星熟读《本草纲目》等百家书,又能独立思考。关心时事,怀有安国济民的理想。六次科举落榜后转向实学。他历尽艰辛跋涉,作了多年考察和广泛的社会调查。《天工开物》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由友人涂绍煃资助刊印。宋应星在自序中说:“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游蓟北。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全书“贵五谷而贱金玉”。他还发展了“穷究试验”的研究方法,对迷信神怪有所批判。以“天工开物”命名,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工互补、自然界的行为与人类活动相协调。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强调自然力与人力的协调,而技术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赖以沟通的桥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能撰写出《天工开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宋应星身上的优秀品质。
2022-02-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