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国内公债筹募概况(节选)

公债名称时间与用途筹募额定数实际额度具体承销情况
西征借款1878年西征善后及新疆建设350万两认购150万两成立乾泰公司借款
昭信股票1898年战争赔款1亿两认购2000万两户部通过银行、钱庄筹款
湖南公债1910年地方财政120万两转外债外资银行承销
爱国公债1911年镇压辛亥革命3000万元不足1200万元资政院委托大清银行办理,实为向亲贵及官员摊派

——摘编自刘杰《辛亥鼎革与财政举债:晚清民初“爱国公债”的发行与偿还》

材料二   1949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来年发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1亿分,华东区分担45%,上海市分担华东区的66.6%。上海市组建了公债推销委员会,深入宣传,“购买公债不但还本,而且付息……是争取人民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解放日报》为公债开设了答疑专栏。工商界巨擘带头认购,群团组织还推动了公债认购竞赛,最终圆满完成目标。

——摘编自孔祥成、牛茹琪《从首笔国债发行看新中国初期中共的城市社会动员能力》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公债发行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圆满成功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政府实行开中法,商人替政府运粮后可以换取政府的盐引,促使占得地缘优势的晋商发展起来,突破地区限制,北上南下贩运盐茶,垄断西北边贸市场。明洪武年间为了恢复经济,政府在山西组织了大规模的向外移民,他们不时与原籍发生往来,促进了晋豫商路的发展。清朝晋豫地区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在各级市场上得到了快速流通,区域性差异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清初《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之间茶叶贸易增加,恰克图几乎成为中俄贸易的唯一市场,也成为晋商活跃的地方。晋豫商路经过明代及清初的发展,到了清中叶达到了繁盛。此时,两省商帮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贸易,并在商路沿线建设会馆,将两省各自特色的产品经晋豫商路转至全国各地。

——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衰探析》

材料二   17世纪,英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并逐渐从一个商业贸易公司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中,闽商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身为中英两国的贸易集团代表,贸易往来频繁。由于中西长期以来各方面的差异,两个贸易集团也存在诸多不同。闽商早在唐宋时期便兴起,有着丰富的历史沉淀,闽商注重诚信道义和家族观念。英公司与其相比,存在时间则短了许多,没有内在的文化积累,只是通过殖民掠夺的方式发展壮大。清朝康熙年间开放海禁之后,商业允许的活动范围虽已恢复,但是经过多年的海禁以及郑氏海商集团的覆灭,中国闽商的实力早已大不如前。明代以前,闽商是封建专制统治下小规模的海上贸易集团,受制于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之后政府管控开始冲破禁令,发展出了私商,但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的小型民营产业。英国东印度公司前期是一个商业股份制公司,后来成为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工具。

——摘编自傅晨溪李金云《英国东印度公司与闽商贸易往来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晋豫商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简析闽商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差异。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杜鲁门指出,美国安全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自由社会的完整性和生命力”。随后美国在欧洲构筑北约,在亚洲同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建立“轮辐式”双边军事同盟,在其他地区,以各式各样的安全合作协议将多国纳入自身主导的国际安全体制中,逐步构建起美国二战后新的国家安全格局。

——摘编自张昭曦《美国国家安全格局:形成、特征与问题》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坚决反对外来干涉。”面对新中国初期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党和国家坚持把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放在突出的位置、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一系列战争。在坚定地推动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掌握关乎国家安全的经济命脉的同时,适时调整外交策略,为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划定外交“边线”。

——摘编自董春岭《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百年演进》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在国际安全上,中国坚定的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更加重视国际安全合作,将“结伴而不结盟”视为实现国际安全的重要路径,更加注重“中国作为”在国际安全中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摘编自凌胜利、杨帆《新中国70年国家安全观的演变:认知、内涵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国家安全战略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新发展,并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新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智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官印一曰“宝”,专称君主玺印,用玉或金;二曰“印”,是各官署、官员用印,三省、枢密院用银,六部以下用铜;三曰“记”或“朱记己”,用铜,尺寸略小于“印”,地方职司、诸军将校等使用。“寺观及士庶之家所用私记,今后并方一寸,雕木为文,不得私铸”。“文书有印,以示信防奸,给毁悉经省部,具有条制”。发送给其他机构的“行移文字”“若官文书脱误者,咨长官改正,其事理要切处皆用印”;中央重要部门的日常文书会专门委派官吏负责“对读印押”“点对印押”。

——摘编自邓小南《宋史研究诸层面》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置文书半印勘合。”其制:“以簿册空纸之半,而编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半纸册付天下布政使、都指挥使司及提刑按察司。所司以册合其号,印文相同,则行之,谓之半印勘合,以防欺弊。”“凡诸司印信,铸印局专管铸造,如有刑削,则换给之。凡在外文移到京,悉送该局,辨其真伪。”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在军队和边远地区有行移勘合、军事勘合、调军勘合、出关勘合、宗藩勘合、通贡勘合、外国勘合等等。

——摘编自黄才庚《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制度》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官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制度的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政务运行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筹备组归纳出这份报纸的性质须遵循以下三条:
第一,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
第二,这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
第三,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
由此可见,该报刊(       
A.体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服务于斗争环境中传播知识的需求
C.致力于开辟一个服务现实的思想阵地D.凸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精神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僧一行,俗姓张,父亲是武功县县令。一行少时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曾拜访道士尹崇,借阅《太玄经》数日,撰写《大衍玄图》和《义决》。武则天主政时期,一行为避祸出家为僧,隐居嵩山,拒绝征召,后前往荆州当阳山学习梵律。开元五年(717年),一行被其族叔强行带到长安,玄宗多次向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当时的历法在推算天象方面渐渐出现偏差,玄宗命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编订新历法;另派人制作黄道游仪,观测天象,与一行的研究互证。一行取《周易》“大衍之数”之名,主持编订《开元大衍历经》。一行去世时,玄宗赐给他“大慧禅师”的谥号。

——摘编自刘晌等《旧唐书》等

材料二   至元十六年(1279年),经元世祖批允,郭守敬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并根据观测结果编订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授时历》,其对地球自转周期的计算与现代值只差26秒。郭守敬还擅长制造仪器,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景符等13种天文仪器。其中,简仪就是他对前代过于复杂的浑仪加以简化而成的;景符则是郭守敬宋代的八尺长的圭表增高到四十尺,并依据小孔成像的原理改制成的测影器具,它大大提高了测定精度。

——摘编自李兴濂《郭守敬:七百年前的中国科学之星》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唐代前期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僧一行和郭守敬对天文学的贡献,并说明他们能够作出贡献共同的有利条件。
7 . 1986年,中央从乡镇企业所有制归属角度,将其归纳为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4种基本形式一起发展。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4个层次的占比情况见下表。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1987年全国乡(镇)、村、联户、户办企业比重
层次企业个数(万个)占总数%职工(万人)占总数%总产值(亿元)占总数%工业产值(亿元)占总数%
总计179021008805.1104764.110032416100
乡(镇)办企业422.42397.527.21825.838.31345.841.5
村办企业11636.62320.726.41411.529.61149.935.5
联户办企业11896.8923.610.5424.88.9282.98.7
户办企业147384.23163.335.91102 23.146514.3
A.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有所改变B.城乡间差异呈缩小趋势
C.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一战战事不断扩大,北京政府并未因奉行“局外中立”而置身事外。1914年8月 15日,日本为独霸东亚,以英日同盟为借口,正式对德宣战,并出兵中国山东。早在开战之初,北京政府特意划定战区,以保护商民财产勿受伤害。但交战区的划定并未对日军有所约束,其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屡屡发生。面对日军侵犯中立的行为,山东地方政府屡次向中央呈报日军的不法侵扰,山东各界也发起东亚和平维持会,“就近视察日军,调查损失,以图保维治安,要求赔偿之实行”。经外交、司法两部商议,即由佥事王鸿年携精通法学得力人员前赴山东各地详细调查。同时,外交部又致电山东将军靳云鹏对于日军不法侵扰应“随时切实调查,搜罗证据,以为将来要求赔偿地步为要”。截至 1916年6月,山东各县将各项损失基本汇案登册,北京政府已决定以参加战后和会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主要办法。

——摘编自韩康康《巴黎和会时期北京政府索赔决策的转变:从参与到退出》

材料二   为国家博物馆藏《关于收回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的兵营及其他建筑的布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初期中国对山东问题的解决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布告呈现的主要时代信息,归纳其在新中国初期的共同作用。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11-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事实上,清政府从军工厂调拨给各军营的军火是计价的,计价就是具有商品的性质。从1874年起,天津机器局首先得到出售军火款项收入,1884年后江南制造局因出售军火而所得的财务收入更多。此外,这些近代军火工厂所使用的工人,在一开始多数是雇佣自由劳动力的出卖者。其中有的还是从外国工厂雇佣来的技工。

——摘编自夏东元《略论洋务运动》

材料二   据农商部注册的顺序号码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11月止,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共1627家,平均每年102.8家。从所注册的企业内容来看,纺织、矿业、华工、机械、电业、航运、火柴、医药以及农、林、牧、渔、水利等企业,均得到发展。这一时间,国内掀起了一个棉纺织建厂高潮。据统计,从1890年至1911年国内建厂31家,而1912年至1923年间,新建棉纺织厂达71家之多,建厂速度大大加快。布机数由1912年的2316台,增加到1919年的13796台,1928年的29582台。

——摘编自徐进功《试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所具有的性质并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12年至1928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件并归纳其特点。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与中央的问题上,针对汉初“郡国并行”造成的诸侯尾大不掉的弊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藩国实力,使之无法与中央分庭抗礼。

——摘编自徐本华《汉武帝“大一统”的国家观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汉武帝在宏观经济制度层面推行了一场整体配套制度改革,这具体表现:在将利益最为丰厚的铸钱、煮盐、冶铁国营化;废除民间铸钱旧俗,规定由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均输”“平准”等。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及该制度的弊端。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措施及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