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僧一行,俗姓张,父亲是武功县县令。一行少时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曾拜访道士尹崇,借阅《太玄经》数日,撰写《大衍玄图》和《义决》。武则天主政时期,一行为避祸出家为僧,隐居嵩山,拒绝征召,后前往荆州当阳山学习梵律。开元五年(717年),一行被其族叔强行带到长安,玄宗多次向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当时的历法在推算天象方面渐渐出现偏差,玄宗命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编订新历法;另派人制作黄道游仪,观测天象,与一行的研究互证。一行取《周易》“大衍之数”之名,主持编订《开元大衍历经》。一行去世时,玄宗赐给他“大慧禅师”的谥号。

——摘编自刘晌等《旧唐书》等

材料二   至元十六年(1279年),经元世祖批允,郭守敬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并根据观测结果编订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授时历》,其对地球自转周期的计算与现代值只差26秒。郭守敬还擅长制造仪器,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景符等13种天文仪器。其中,简仪就是他对前代过于复杂的浑仪加以简化而成的;景符则是郭守敬宋代的八尺长的圭表增高到四十尺,并依据小孔成像的原理改制成的测影器具,它大大提高了测定精度。

——摘编自李兴濂《郭守敬:七百年前的中国科学之星》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唐代前期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僧一行和郭守敬对天文学的贡献,并说明他们能够作出贡献共同的有利条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民族民主运动席卷世界广大地区。争取民族平等成为中国革命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伟大探索。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孙中山提出了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建立汉族政权的民族主义思想。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主持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生很大转折,明确提出了“反帝”的口号和主张。

——摘编自周昆云《20世纪争取中国各民族平等的三次探索》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民族工作简表(部分)

1923中国共产党成立蒙藏学校,培养了一批蒙古族的早期共产党员
1934在瑶民地区,党的民族平等政策是“反对一切汉族的压迫和剥削,汉民与瑶民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1945党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在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2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1979中共中央组织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扶贫协作
2017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

——摘编自李资源、卢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百年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念的两次转变,并说明第二次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在经济、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简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意义。
2024-01-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为学之意,莫非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揽,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宋代书院分设经义、治世两斋,前者为主。经义斋教四书五经、理学大师研究心得、历史典籍和诗词;治世斋教农田、治民、水利、算数、军事等实用技能。经费来自官府拨付、民间捐献、自主经营,主要靠学田收入。主持人称山长或洞主,由在职官员或赋闲官员充任。教学活动以升堂讲说和生徒自我钻研为主,辅以讲会制度,即定期邀请不同学派的学者同堂交流辩论。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大学基础学科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专门学科为法学、医学、文学、神学。早期,有很强的神学性;后期,艺术、诗歌、法学、医学、自然哲学、伦理学、希腊语、拉丁语等逐渐成为大学课堂的主流。经费主要来自学生所交学费,部分来自教会、政府、城市的资助以及私人的捐赠。早期大学是为争取特许状以及自由求学活动而组织起来的学者行会组织。尽管教皇和世俗政权力图控制,但大学的运转主要靠学者的活动。大学最通行的课程实施方法是讲授和辩论。

——均据孟冰寒《浅析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等整理


(1)依据材料归纳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的主要差异,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书院和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
2023-10-30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86年,中央从乡镇企业所有制归属角度,将其归纳为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4种基本形式一起发展。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4个层次的占比情况见下表。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1987年全国乡(镇)、村、联户、户办企业比重
层次企业个数(万个)占总数%职工(万人)占总数%总产值(亿元)占总数%工业产值(亿元)占总数%
总计179021008805.1104764.110032416100
乡(镇)办企业422.42397.527.21825.838.31345.841.5
村办企业11636.62320.726.41411.529.61149.935.5
联户办企业11896.8923.610.5424.88.9282.98.7
户办企业147384.23163.335.91102 23.146514.3
A.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有所改变B.城乡间差异呈缩小趋势
C.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5 . 近代中国

(1)将下列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相应的位置。(填字母)
A.八国联军侵华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中共一大E.戊戌变法
F.第二次鸦片战争G.新文化运动H.辛亥革命I.中法战争J.洋务运动
K.左宗棠收复新疆L.甲午战争M.五四运动N.九一八事变O.鸦片战争
(2)根据上题所列15个历史事件,归纳其反映的中国社会时代特征。
(3)识图读表,释史明义
请依据知识结构图的逻辑,结合所学完善此图。A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B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C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D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
E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F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
2023-09-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练习(1)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事实上,清政府从军工厂调拨给各军营的军火是计价的,计价就是具有商品的性质。从1874年起,天津机器局首先得到出售军火款项收入,1884年后江南制造局因出售军火而所得的财务收入更多。此外,这些近代军火工厂所使用的工人,在一开始多数是雇佣自由劳动力的出卖者。其中有的还是从外国工厂雇佣来的技工。

——摘编自夏东元《略论洋务运动》

材料二   据农商部注册的顺序号码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11月止,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共1627家,平均每年102.8家。从所注册的企业内容来看,纺织、矿业、华工、机械、电业、航运、火柴、医药以及农、林、牧、渔、水利等企业,均得到发展。这一时间,国内掀起了一个棉纺织建厂高潮。据统计,从1890年至1911年国内建厂31家,而1912年至1923年间,新建棉纺织厂达71家之多,建厂速度大大加快。布机数由1912年的2316台,增加到1919年的13796台,1928年的29582台。

——摘编自徐进功《试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所具有的性质并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12年至1928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件并归纳其特点。
7 . 【调查研究】

材料一

正当中国的仁人志士苦苦追求,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救国救民的药方时,以社会调查作为研究方法的社会学传入了中国,最初在中国进行社会调查的一般是西方的学者,他们中间有传教士、有社会学的教授。他们的调查多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最底层,比如人力车夫、农村经济等。而20世起20年代,随着五四新文化的传播和留学生的陆续回国,国内一些高校开始设立社会学系,学生们在学习中接受了社会调查的方法,中国人开始了自己主持的实地调查。

——摘编自罗花《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时信》指出;几年犯错误很大的原因在于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往往根据片面的虚假的汇报材料做出判断和决定。要求县级以上党委的领导人员,把深入基层,亲自进行系统的典型调查,当作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并随信转发了毛泽东1930年写的《关于调查研究》(后改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全国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响应号召,到农村、工厂、连队、学校等基层单位蹲点,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并就地解决问题。中共中央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先后制定和发布了各方面的工作条例。如《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草案)》等等。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开展基层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2023-09-10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晋时,南方户数约占全国户数的40%,南方地广人稀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经过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摘编自王大建、刘德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材料二   据估计,截至南朝初年,南渡人口已达95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大批劳动力的补充,是南方农业得以加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南方政权总体上没有放松农业生产。在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农业便迅速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析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意义。
2023-12-2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以党治国”的思想是在中国的现实社会环境和革命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定型的,是孙中山在仿效西方政党政治及向传统会党模式回归皆遭挫折的打击下,经过深沉的思考及借鉴苏俄经验而找到的最后归宿。

1921年孙中山明确提出了“以党治国”这一概念。此后,“以党治国”概念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到1924年1月基本定型。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以党治国”的“党”首先得是一个革命的政党。在党与政权的关系上,孙中山特别强调“主义治国”,“是要本党的主义实行,全国人都遵守本党的主义”。在实践中,在革命运动的阶段上,已由辛亥之役、讨袁之役、护法之役而进入了国民革命运动阶段。

——摘编自王永祥、李国忠《孙中山“以党治国”论初探》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提出的背景。
(2)依据材料归纳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开辟了横贯欧亚非大陆的丝绸之路,昭宣时期加以经营,商旅、使者穿行其间,处处响起驼铃声,十分繁荣兴盛。东汉初,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张骞出使西域使西汉王朝开始对西域诸国有了较清晰的认知,“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西汉王朝使臣与西域诸国使者相踵于丝绸之路,进一步加深了西汉王朝对西域诸国的认知。西汉太史公司马迁、东汉史学家班固对西域诸国的地理,山川、风俗、人物等均能作翔实的描述,确实得益于西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交流往来。

——摘编自高福顺《汉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变迁与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国瓷器的对外输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密切相关。早在汉、晋时期,中国的瓷器在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一些地区已有少量流传。因瓷器易碎,陆路运输比较困难,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扩展,晚唐以后大规模的对外输出主要依靠海路。由于船舶装载量的扩大,宋代以后瓷器外销的数量激增。瓷器作为古代中国商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杰出代表,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中国瓷器外销的海上贸易线路,与北方陆路贸易的“丝绸之路”遥相呼应,亦被称为“陶瓷之路”。

——摘编自孟原召《“器成天下走”:外销瓷与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朝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以后“陶瓷之路”不断发展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