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1)【说一说】

新始建国二年(10),王莽下令行“五均六管”法,实行计划经济。内容包括:1.政府控制物价。粮食布匹等供过于求时,政府按成本价买进求过于供时,政府平价卖出。2.征收所得税。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医疗、织布、旅馆、工匠、摆摊等,从前自由经营,现在政府征收百分之十所得税。3.实行专卖制度。盐专卖、酒专卖、铁器专卖,由中央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以前大富豪可以自铸钱币)。4.规定国内所有自然资源均属国家所有,由国家开采。5.首创政府贷款。老百姓没钱祭祀丧葬,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经商贷款,收百分之十利息。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2)【谈一谈】

关于当时秦国人生活的状况,一直存在着不同说法。《中国秦汉经济史》一书,对于商鞅改革之后秦国的赋税有一个计算,它认为当时实物剥削量占农民总收入三分之二,劳役至少占农民劳动时间的七分之一,全部剥削量约占农民总劳动量的五分之四。


请回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反映历史现象的认识。
2022-11-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 . 【谈一谈】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认为:“清朝强盛时期的行政效率要高于明朝”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3 . 【谈一谈】

在商代,本族即所谓内服,臣服于自己的其他部落氏族即所谓外服。内服由商王直接管理,在中央政权下设“百姓”从事基层性的管理事务;外服则分封原部落或氏族的首领,由其自行管理。如商代时在西方分封姬周,就是外服的分封之例。当时,商王室在本族内服的统治还较为严谨,但外服诸侯与中央的关系则十分松散。一般来说,外服官对于商王室,只承担缴纳贡赋、随王出征、祭奉商祖这几种义务,商王则有保护外服诸侯的责任。至于外服区域内的政治、行政与管理,商王不加干涉

——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谈谈商朝内服与外服之间的关系。
2022-08-30更新 | 289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1)【说一说】

材料   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一个是1948年到1952年,美国为欧洲重建所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另一个便是1953年开始的苏联援助中国的工业建设,它们都不出预料地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不过却有着不同的路径和结果。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请回答: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特点,并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进行说明。
(2)【谈一谈】

1977年6月,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对于招生制度要不要改革与怎么改的问题,会上还是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人提出应按照1972年周恩来提出的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大学生的意见,恢复高考录取制度,允许选拔一些高中生直接升大学。会议没有接受这些意见,最后还是决定维持现行的招生办法,在此基础上作一些小的修补,招收占总人数2%~5%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黄如军:《伟大的转折:1978年的中国》


请回答: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的认识
(3)【辩一辩】

材料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纪委进行了机构改革,在宣传教育室基础上组建了宣传部。中纪委宣传系统把多个部门整合起来,一起在反腐宣传工作上发力。中纪委的网站点击量一直非常高。根据中纪委网站发布的数据,2014年全年网站点击量超过9.7亿次,最高一天超过600万次。据此,解放军报评论认为:“反腐似乎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

——据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改编


请回答: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反腐似乎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2022-11-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5 . 【谈一谈】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应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等现象,我国开始着手恢复设立监察机关。1986年,监察机关被定位为“专司监督职能”的机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之后,进一步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履职能力。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明确了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处置三项权力,同时围绕三项权力赋予监察机关谈话、留置等十二项权力,明确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监察制度建设的意义。
2023-04-26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谈一谈】

材料 唐初,以“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为要义,在川西北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到武德二年(619年),“羌、蛮隶剑南者,为州二百六十一”。对于封授的羁縻府都督、刺史等职,唐朝明确规定“皆得世袭”,“其部落代袭刺史等官”,仅“天宝中国家所赐官告共三十九通”。同时,唐朝还对这些内附的“首领”们厚于赏赐,其中包括官秩很高的虚衔。同时,唐朝还积极吸收当地的民族和部落参与作战,对参与和配合出征打仗的地方首领还授予军职。通过积极采取羁縻措施,设置羁縻府州和大量封授、赏赐,唐朝强化了对川西北地区的政治领属。宋朝沿袭唐朝旧制并使用唐朝的封印,宋朝予以默认。

——摘编自黄辛建、次旦顿珠《唐宋两朝在川西北地区的羁縻政策》


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羁縻政策的表现。
2023-04-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谈一谈】

材料   秦汉帝国在秦始皇统一后,国势渐盛,至西汉武帝时代,通过一系列战争与外交,终于叩响了通往西部世界的大门。汉武帝为了宣扬汉王朝的富庶、强盛和威德,满足宫廷奢侈生活的需要,派船队携黄金、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的徐闻出发,用了近一年时间,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然后将沿途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

——摘编自张维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列举史实对加下划线文句进行佐证,并概括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
2023-04-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8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请回答:
(1)如何理解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其利弊如何?
【谈一谈】

积水潭地区(今什刹海一带)是古都北京的灵魂。

元代在建设大都时,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奉命设计大都的水系。积水潭是北京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码头,南方的粮食、木材经漕运水道源源不断进入大都城。“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鹅鸭市、珠子市、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这一带。元末《析津志》描述其地盛况云:“钟楼之东南转角街市俱是针铺。西斜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楼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


请回答:
(2)根据上述历史材料,概括促进元代积水潭地区商业繁荣的因素。
【读一读,析一析】

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请回答:
(3)阅读图,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我国对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从法理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根据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没有人民的授权,国家机构就失去了权力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宪法在体例设计上要体现这一原则。从逻辑上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与“总纲”有密切联系,连着写也比较合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宪法也把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列在对国家机构的规定之前。


查找宪法,结合上述内容,谈一谈你对我国“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理解。
2022-05-30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1[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第 10 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致仕又称退休、致事、悬车、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下表为唐朝致仕制度的演变情况。

时期

内容

高祖、太宗朝

沿用了前朝“年七十以上应致仕”和“五品以上奏闻,六品以下由尚书省录奏”的规定,但也有所变通,如“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

高宗朝

为了鼓励官员致仕,朝廷下诏“文武五品以上解官充待者,宜准致仕人例,给半禄”,但六品以下的官员不享受这个待遇。

玄宗朝

规定“诸文武选人……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为了体现帝王之恩,玄宗规定所有致仕官员都能终身享受半禄待遇,并将这一规定作为“常式”延续下去。

肃宗至宣宗朝

大和元年九月对致仕制度作了调整:内官五品以上、外官四品以上致仕方可终身享受半禄待遇,而内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到致仕年龄后即自动离职,没有任何经济待遇可言。

懿宗至哀帝朝

宦官集团常将致仕作为试探上意与表达不满的工具……权臣当道,将官员致仕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并借此打击政敌、掌控朝政……致仕出现了异化。对于藩镇来说,致仕不是权力的交接和转移,而是权力在己方利益集团的延续,以及为自己谋求更大政治名誉的手段。

——摘编自汪翔、张金铣《论唐代致仕制度之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唐代致仕制度演变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