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 “某地区”应该是(     
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
占人口比例24%36%30%10%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2024-01-14更新 | 121次组卷 | 4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9年高三历史复习限时训练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丞相掌握大权B.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C.颁布《秦律》,以法治国D.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2022-11-09更新 | 157次组卷 | 53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3 .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冶式的“机会均等冶……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
(2)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020-11-01更新 | 130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5次组卷 | 17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9年高三历史复习限时训练3
5 . 1978年12月 13日,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992年中共中央下发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樊篱
2020-06-23更新 | 1159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难民垦殖是抗战时期救济难民最主要的救济方式,即“寓救济于生产”的举措之一,1942年部分垦荒区域如下表:
垦区名称垦民人数已垦地亩面积
陕西黄龙山垦区35860176959
江西安康垦区215139959
四川东山垦区6602035

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
A.将难民看成了国家的重累
B.充实了粮食和增强了凝聚力
C.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受到了国人安土重迁的影响
7 .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1626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限时测评改一历史试题
17-18高二上·河南周口·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是基历次改革与革命运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人们从热衷于直接的政治革命转而从民族文化的反省和重建上下工夫。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A.受到了革命运动的冲击
B.放弃了政治变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D.重视思想文化观念革新
2018-02-07更新 | 96次组卷 | 6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暑假作业:第9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17-18高二上·辽宁沈阳·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重大缺陷是
A.缺少坚实的社会基础
B.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
C.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
17-18高二上·甘肃天水·期中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
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祟洋虚无
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