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0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D.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B.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
C.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D.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前期主要是以小户型为主,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型家庭,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秩序的稳定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赋税制度的变革D.家庭观念的变化
4 . 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汉民增加到五十五万人,到道光五年,增加八十八万人,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处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这一变化反映了
A.精耕细作技术传播到边疆B.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C.经济重心呈现北移的趋势D.游牧经济趋于衰亡
2021-02-12更新 | 421次组卷 | 18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基础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

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公元)
道武帝拓跋圭368—409
太武帝拓跋焘424—452
献文帝拓跋弘466—471
孝文帝拓跋宏471—499
宣武帝元恪500—515
孝明帝元诩516—527
孝庄帝元子攸528—531
孝武帝元修532—534

材料二   以下是北朝不同时期的佛像图片



(1)指出材料一内容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明北朝佛像样式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3)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材料二   下面为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表。


——改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上表中国城镇人口变化的趋势并说明理由。
7 . 近代之前的中国“学在民间”,教育只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政府所需人才通过科举制度予以解决。19世纪后半期开始注意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为国家所用,如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这一变化表明中国
A.义务教育开始建立和普及B.正在顺应工业革命的趋势
C.教育体制已发生根本改变D.学校教育取代了家庭教育
8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为《北宋时期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可知北宋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20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A.农业税变化反映农业生产减弱趋势
B.经济的发展导致非农业税占比提高
C.统治者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2020-01-17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3.11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0 . 为了更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状况,某学者根据1981—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数据绘制成如图。能正确反映如图信息的一项是
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比重变化
A.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
B.需求增加对住房消费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D.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