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

材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对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行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中国8-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而不是安徽商人……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潮商,徽商,晋商号称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摘自百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与商鞅对待商业有何不同?商鞅提出其主张的原因与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三个史实证明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帮兴盛的原因。
2021-06-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 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589年,百越首领洗夫人迎接隋军统帅韦洗进入广州,地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索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元朝于其统治的绝大部分地区设行省、路、府、州、县,……很多过去在大统一王朝时期的“羁縻之州”,元朝“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如对云南、东北、岭北、吐蕃、维吾尔、琉球等边疆地区采取了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使其纳入元朝的统治体系之中。…… 元代编写了辽、宋、金三史,各系年号,三者都为正统,体现了元人对大一统的维护和珍惜。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统由天下,历代封建统治者多所持有的“华夷有别”与“内华夏、外夷狄”等民族偏见,在蒙元统治者的心目中相对淡薄,他们一般不把边疆的地区和民族当作“夷狄”而加以区别。各民族人民都称为“中国人”,中国包括中原、边境的各只族左内……蒙元时期达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居到由原地区。中原也有大量汉人造入边疆只族吨工。各民族之同长期杂居通婚,加速了只族融合在只保约交往融台和发展中,又太新约只旗的产生,如回族——摘编自孙红梅《元朝的“天下一家”思想及其政治文化一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管理边疆的措施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周和发展上做出的具体。
2024-01-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单位:千元)。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无论是陈独秀、鲁迅、吴虞,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而且又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

——林岷编著《中国文化史概述》


(1)材料一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编著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鲁迅、吴虞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
2023-01-0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
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而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相互维系、相互牵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元朝地方管理)从渊源看,表面上像汉地官制,实际上是蒙、汉二元体制。…

起初是中书省临时派出,世祖末成宗初演变为地方最高官府。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分析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颇有成效,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相关措施。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2-02-22更新 | 1139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民间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比如宋代有四大书院之称的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书院的主持人多为名师宿儒,他们既热衷于从事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工作,又积极从事学术理论的研究与传播。书院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书院的资金主要来自官府的赐田和赐币以及民间捐输,也有部分来自书院自营收入。随着书院影响力的扩大,政府也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书院的官学化色彩愈加严重,书院走出的学生主要还是参加科举,同治光绪年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已经与科举合为体的书院,也一并成为历史。

——摘编自刘河燕《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特点分析》等

材料二   宋初,实行茶叶专卖制度。种茶的百姓为园户,官府向园户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培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其性质相当于解放初期实行的“统购”。政府榷货机构根据收购茶叶的数量向商贾出售茶券(亦称茶引),商贾凭茶券到茶场提货(称为交引)。由于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政府获取了丰厚利润。至嘉佑中,由于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风,对园户的茶叶压级压价收购,影响了园户种茶的积极性,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导致产销脱节。加之管理不善,成本上升,使整个官卖制度经济效益下降。为了克服和改变这一状况,遂将全国茶的专卖改行通商法:茶商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也可讨价还价。这样既提高了园户生产积极性,又减少了官府收购及调拨的环节,使茶叶交易趋于优质优价的经济原则,也减少了交易程序。《宋史》记载,行禁椎(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行通商法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可见改通商法财政收入有了增加。

——摘编自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并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茶叶销售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改革的原因。
2022-07-0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经济政策和现象反映出社会形势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李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户口册)不造而得其虚实,贫吏不该而好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1912年到1919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的特点。说出两税法的实施有何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咖啡馆在18世纪的英国达到鼎盛。咖啡馆作为文明而廉价的公共消费空间,被称为“便士大学”。咖啡馆为招徕顾客而订购时下流行的报刊供人免费阅览,馆内布局方便顾客畅谈。咖啡馆作为信息交换和流通的理想场所,逐渐成为商界人士的经常光顾之地。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出现了不少“专业化”咖啡馆,促使专业领域信息更便捷流通。一些无权无势却又对公共事务感兴趣,乐于在咖啡馆中议论时政的人,被喻为“咖啡馆政治家”。无论是新闻话题还是政治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在咖啡馆自由交流,不必太担心受到责难。

——摘编自何习尧、冯蜀冀《公共领域机制的英国咖啡馆和法国沙龙比较研究》

材料二: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1819世纪,茶馆不仅遍布城乡,而且种类多样:有文人雅士居多的“清茶馆”;有设在郊外、设备简陋的“野茶馆”;有既卖茶又兼经营点心、茶食或酒类的茶馆;有兼营说书和演唱的书茶馆;还有设在乡镇,名为茶馆实为赌场的茶馆。这一时期,遍布城乡的茶馆不仅是平民饮茶之地,同时又是群众听戏、赌徒赌博的重要场所,是商人、掮客、手艺人探听市价、谈生意找生活的集散地。清代茶馆特别发达,这和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茶馆在发展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闵宗殿《茶馆历史杂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咖啡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代茶馆和英国咖啡馆的异同。
2022-03-1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先后分封异姓王、同姓王,所以又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封国有王、侯两级。诸侯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它们有割据之实,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威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地方管理上又实行什么制度?有何不利影响?汉武帝的哪项措施成功地消除了这个不利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并分析推行的客观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