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下表是近代上海外企变化统计表。据此判断
A.世界大战削弱了西欧在上海经济地位B.世界大战也影响美苏大国在沪的投资
C.在沪外企变化反映列国在华势力消长D.从在沪外企变化中可看到民企的发展
2020-05-0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秦汉时期负责社会基层征税和调解纠纷的是
A.县令B.三老C.啬夫D.里长
2020-05-0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面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赤壁之战发生地位于下列哪一区域内
A.①B.②C.③D.④
2020-04-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4 . 民国初年,夏曾佑在其新史学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评价:“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对这段话最佳理解是:从历史长河看,秦皇汉武
A.比汉高祖才能卓越B.奠定中华文明基石
C.文治武功最为显赫D.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020-04-2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5 . “在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那时出现了时至今日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人。……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对材料中“时至今日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人”准确理解是
A.孔子\悉达多\耶稣\苏格拉底
B.秦始皇\悉达多\汉谟拉比\梭伦
C.孔子\悉达多\耶稣\穆罕默德
D.孟子\悉达多\穆罕默德\柏拉图
2020-04-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以下有关“预备立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从专制政治向宪政体制的转变
B.实质上是“中体西用”政治上的尝试
C.解决了社会矛盾和清政府统治的危机
D.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提出的改革目标
2020-04-1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集权制度和官僚制度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8 . 下表“史实”与“推论”适切度更高的应该是
史实推论
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大型宫殿A.二里头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夏在地域上最为吻合,证明夏朝的存在
B.二里头遗址的地层年代与传说的夏代在时间上相当,证明夏朝的存在
C.二里头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夏禹治水的传说
D.大型宫殿建筑说明社会分化和强大权力机构已经存在

A.AB.BC.CD.D
2020-03-2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9 . 下列反映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根源的观点是
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
B.“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C.“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厌
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020-03-24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著名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文中“巨大的波澜”当指:
A.清末新政B.二次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