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独立富强做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摘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辟;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并说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哪些准备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形成了怎样的革命思想?
(3)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巩固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2023-02-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朝时期,原先属于放牧游猎经济的西北地区,已经出现了半农半牧的演变。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原来是披发左衽、窄袖、长领长袍,女子是冠帽夹领,小袖短袄。民族杂居相处后,胡人穿上了宽大飘逸的汉服。蒸馍、烙饼、馅饼、面条、油炸饼等少数民族的食物,中原的汉族也普遍使用,且逐渐传到南方,成为很受欢迎的饮食时尚。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国朝(元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7《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为解决“土宇旷远,诸民相杂”问题提出的主张,以辽、西夏、金统治的史实简要加以说明。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对加强边疆地区治理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1)依据材料,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取哪些措施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简要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勤俭观念在我国古代产生很早。从殷周时代开始,人们即认识到勤俭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安危,而且关系到国运的兴衰。商初大臣伊尹曾对刚继位的太甲提出建议:“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不仅把俭与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践行于日常生活之中。西汉立国之初,社会经济凋敝,物资极端缺乏,统治者致力于医治战争创伤,以“寡欲”“无为”的黄老思想治国,提倡俭朴的道德风尚。

——摘编自杨明辉《我国古代勤俭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崇奢思想”有其必然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有着它独特的积极影响。陆楫(1515--1542)被后世认为是明朝中叶崇奢观的集大成者,作为一个思想家,他认为节俭仅对个人和家庭有利,从社会考虑则有害,并且富人奢侈可以增加穷人的谋生手段,主张国家应制定崇奢的消费政策。——摘编自刘志丹《明朝中后期崇奢思想探析——以陆楫、郭子章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消费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消费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文帝即位之初,将军陈武等主张对南越和匈奴动兵,“以一封疆”,但汉文帝反对,其理由是对周边敌对民族不能轻易出兵,应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对南越,妥协和讲义并重,答应赵佗提出的“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等不失原则的要求,并表示和平的愿望。对匈奴,即使非要用武力不可,民族冲突以后,也力争与匈奴化为兄弟。南越与匈奴降附后,设置属国,《汉书》云:“因其故俗为属国”。

材料二

唐太宗即位前后,民族归附与分离并行,北疆的胡人、稽胡、契丹,西疆的吐谷浑、党项、羌人,南疆的诸蜜、僚族等,相继附而复叛,其中威胁最大的是突厥。唐太宗慎重地采取了众生一体、共治天下的原则。大唐帝国打败突厥之后,唐太宗并没有把突厥迁入华夏内地散居同化,也没有把他们赶回故地,而是就地安置,“因其习俗而抚驭之”,任用突厥首领治理,朝廷不派官员,基本是自治,相当于世袭封建。唐太宗执政时的唐朝廷是多数民族(汉族)与少数民族(突厥、吐谷浑、吐蕃、契丹等)分享天下。唐太宗与异族分天下,还有更深一层考虑,“把敌国变成异族自治,留住外部监督,不留边祸,则外有制衡,内不失道”。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邱成岭《论中国古代民族政策观——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时期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民族政策实行的共同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唐共同的民族政策内容以及最主要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成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
1911年辛亥革命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概括上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请任选一件事说明其意义。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上述历史主题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023-01-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高度发展并开始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材料三: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

材料四: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五: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1)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极盛于我朝”的表现
(3)根据材料四,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4)根据材料五,概括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背景。
2023-01-2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统一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统一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四   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元代行省制承上启下,开创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模式。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元在大一统体制下地方广大,政务繁多,建都省以总宏纲,置行省以分庶务,以行省制的管理模式统合了自唐末以来的中国南北分裂的格局。虽然后续朝代多有调整和改善,但此模式沿袭了下来,一直影响至今。

——摘编自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国央地关系的转折点》


(1)材料一反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3)材料三中王夫之对郡县制有什么看法?结合所学,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023-01-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下设指挥。每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摘编自张之洞《劝学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3)材料二中张之洞分别评价了商鞅变法及王安石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评价,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23-01-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遗迹】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仰韶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齐家文化

时间跨度

距今

7000-5000年

距今

6000-5000年

距今

5300-4300年

距今

4500-4000年

距今

4200-3600年

特色文物

彩陶盆

玉龙

玉琮

蛋壳黑陶杯

铜镜

分布范围

黄河中游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黄河中下游

黄河上游

材料二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矢(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宜侯夨簋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三


  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里耶秦简予以执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