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古代货币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圆形方孔),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材料二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有《金布律》:“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注:不要去选择钱的分量与布的优劣)。”

材料三


注:陕西凤翔高庄秦墓地出土了五百八十枚半两钱,左图是其中的两枚。这些钱币形质类似,但大小不一。最大直径3.2厘米,重6.72克。最小的直径1.15厘米,重0.2克。各地考古发现了秦代不同大小的地方官府钱范。

材料四   自宋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明初政府大量发行纸币,纸币不断贬值。明朝中期,唐、五代以来流行于民间的白银成为通行的主要货币。白银作为交换媒介能被不同地区商品交易者接受,国内长途贸易规模和种类不断扩大。1562年,政府对各地班匠征银代役,民营手工业快速发展。1581年推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农民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换取白银纳税。由于白银需求增大,明代大开银矿,但中国白银储量不高,白银货币化主要依赖“丝银贸易”。丝、瓷等商品输往海外,白银从美洲和日本大量流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1)指出以上史料的类型,结合所学说明上述史料的价值。
(2)依据材料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影响。
2022-07-27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0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拼地可改种棉花、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将扎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径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贡器和900多枚铜镬……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葬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4 . 文献与考古中的商周时代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二 己巳王卜,贞岁商受(丰收)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甲骨卜辞《粹》

材料三 如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召卣及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将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

(1)依据材料一,说明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
(2)对于研究商代历史来说,材料一、二中历史价值较高的是哪一则?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铭文,说明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5 . 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

——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   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   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其原因。
2019-06-10更新 | 223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年江苏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图片所示,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它们证实了我国农业生产上怎样的基本史实?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指哪一政权?
2019-12-05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同步练习卷: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59年秋天开始,至20世纪70年代末,考古学者对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了20次科学发掘……遗址北部发现了烧制陶器的窑址,南部发现了陶范和坩埚残块。发掘出土的文物中陶器最多,有689件。如豆、簋、钵、瓮、盆、罐、缸、版瓦、筒瓦、瓦当、陶水管和瓦钉等。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有关陶器的什么信息?

(2)从材料二看,当时的陶器有什么特征?

(3)陶器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8 .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考古文化遗存标本编号标本年代(公元前)
龙山文化晚期SA981222030~1965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XSZ1041880~1840
二里头文化第二期ZK52531685~1610
二里头文化第三期ZK52491610~1555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ZK52551560~1529

——(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寨期的地层。……新寨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寨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据材料二指出,新寨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寨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在哪里?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

9 . 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摘自《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摘编自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   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