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年七至十四岁出口赋钱,人二十三。二十钱以食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

——摘编自《汉书》卷七

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并车马。

——摘编自《汉书》卷一

材料二   唐承隋制,前期赋役上实行租庸调。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它是以民户授田为基础和前提。天宝十四年开始的“安史之乱”是唐朝财政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后,中原经济残破,土地兼并严重,农户大半逃亡,管理乏力,国库空虚,但支出不减;征调不已。赋役失衡,农民负担严重。两税法是针对以上诸多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征税范围、税负相对公平,当然更主要是满足中央政府的财力需求;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

——摘编自朱红琼《唐朝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赋税制度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代赋税征收依据的变化,阐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的意义。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稔,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实际上,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思想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晚清社会思潮中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

——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曾国藩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晚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
3 .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与他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康乾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年龄主要事迹
16541生于紫禁城,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16618玄烨即位,改年号为康熙。
166714亲政
167320吴三桂反于云南,“三藩之乱”爆发。
168128清军进军云南,“三藩之乱”最后平定。
168330任用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168431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532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168936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37清军打败噶尔丹于乌兰木通
169643亲征噶尔丹,昭莫多之战。
171360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172269病逝于畅春园寝宫

材料二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治武功,可谓盛极一时,史称“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百余年间,清王朝实现了整个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但是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因而“康乾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

——摘编自陈定樑、龚玉和《中国海洋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雍乾三朝开创的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秦统一六国后,“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后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赵佗任龙川令,他“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

秦亡,自称南越武王。汉十一年,刘邦拜为南越王。赵佗推广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秦南海尉佗,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吕嘉原为越人首领,赵佗使其官至丞相,吕嘉余族官仕为长吏七十余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弟宗室

吕后时,禁止金铁田器、马牛羊输越,想通过禁运限制南越的经济发展。赵佗请求吕后解除禁令未果,自称南越武帝。

文帝即位后,在承认服岭以南王自治之的前提下,赵佗改号,不敢为帝矣,自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

历文、景、武三朝,赵佗称臣奉职,不断使人朝请,维护与汉的和好关系。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赵佗经略岭南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赵佗的历史贡献。
2023-11-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四)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事件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唐的选官制度及相应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列宁认为:“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国家里,第一个任务就是拯救劳动者”“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国家保险”。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发布《劳动保护和社会保证纲领》等法令。《伟大的创举中》一书指出:“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幼儿园……正是这些平凡的设施,在实际上能够解放妇女,减少和消除她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上同男子的不平等。”1977年颁布的苏联宪法规定,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支付社会保险金,个人受保情况与其贡献和地位相关联。苏联的社保制度还包括退休养老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社会服务保障和补助金制度。

——摘编自房管顺《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福利》

材料二 长期以来,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扶贫对象主要是农村无法维持生存者;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政府的扶贫救济方式主要是给钱、给物等,用这种方式救急,不能实现真正脱贫。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对象逐渐从绝对贫困人口向低收入人群覆盖。扶贫目标由贫困区域发展为贫困县,深入到贫困村中具体的户和人。扶贫任务从解决农村温饱转为巩固温饱、脱贫致富。开发式扶贫成为扶贫的一项基本方针,`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新型乡村旅游扶贫等等,多种多样的扶贫方式有力推动了农民脱贫,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郝志景《新中国70年的扶贫工作: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和前景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颁布社会福利法令的背景。并说明苏联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实施扶贫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政府致力脱贫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携带蒸汽机、远洋战舰模型与高倍望远镜等礼物访华,向乾隆祝寿,同时希望中英互通有无,发展贸易,并在京建立大使馆。乾隆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英国使团无功而返。

材料二   



                         《共和》                                                       清帝退位诏书
(1)马嘎尔尼使团来华时中国奉行什么对外政策?分析奉行这种政策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23-05-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质检(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尚书省领二十四司,尚书令一员。正二品。武德中,太宗为之,自是阙而不置。令总领百官,仪刑端揆,其属有六尚书。凡庶务,皆会而决之。……门下省侍中二员。……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此其大较也。……给事中掌陪侍左右,分判省事。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中书省,中书令二员。……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入则告之,出则奉之,以厘万邦,以度百揆,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

材料二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分工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
(3)依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分析宰相被废后带来的影响。
2023-04-3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质检(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察举制度从出现到成熟经历了近百年的历程,至曹魏时被九品中正制取代,是统治阶级在其统治区域内公开的、大规模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察举制度的实施,为汉朝选拔了大批德才兼具的官吏,壮大了统治阶级力量,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大一统的汉朝统治中国四百年的重要基石。察举制度对社会政治的稳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实施使包括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在内的各地优秀人才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特别是生活在下层的有识之士。这批人知百姓疾苦,历经下层生活之艰辛,直言善谏,对统治集团人员结构的改善,中央与地方声气之相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纯洁了吏治和社会风气。

——摘编自吕承《浅析汉代察举制度》

材料二隋炀帝开创进士科,是科举制形成的重要标志,进士科成了后来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同以往人才选拔制度相比较,科举考试对知识等各方面的考核更为客观、具体。人才的选拔淡化出身,关注的是人的才学、品德等内容。隋朝科举制在分科取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隋朝灭亡后,唐朝政府力求使科举制更加系统完善。为此,唐朝增设了考试科目,对考试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扩宽了选举范围,发掘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发展进程。同时,唐太宗还设立了国子监、支持民间开设学校,发展教育。武则天创立了武举与殿试。武举主要由兵部来考核,表现突出者就能够直接授官,殿试则是由皇帝亲自进行策问。

——摘编自邓文睿《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化察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度对当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奉行法家思想的商鞅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在他的主持下,秦国进行了全面的军事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郡县征兵制为主的兵役制度,将军事组织与行政组织合一,保障了兵源,加强了军权的集中,并规定地方官员负责地方军队的训练;由于征兵制是普遍征兵,秦国通过变法建立了完整的户籍制度,按户籍征兵,对征兵对象、期限、年龄都作了规定;军队编制实行六级编制;军官任免制度化,军功爵制就是以功能授官原则的体现;等等。商鞅的军事改革使秦军战斗力空前强大,成为秦灭六国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沈钰清《从商鞅变法看军事制度改革》

材料二   新政启动后,朝廷于1903年设立练兵处,管理全国练兵事宜。练兵处招揽了一大批回国的留日军校生,他们将日本的军事书籍大量翻译过来,并结合国内的情况,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练兵的政策文件。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军事学堂体系。练兵处在参考日本体制的基础上,设立了四级学堂体制;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陆军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制定了新军的营制衔章。新政启动之初,朝廷募练常备军、续备军、巡警军。常备军的编制和日本陆军师团基本一致,还规定了陆军番号统一编列等;颁布了一系列军事建设的规章制度,详细规定了官制、服制、礼节、旗式等,逐步完善了新军制度。还以“日操”代替“德操”。在改用“日操”的同时,新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也开始装备日械。

——摘编自马雷《清末军事改革中的“师日”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军事改革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中的军事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