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同学通过编写“三字歌”的方式学习和记忆历史,下面是他针对中国近代三个不平等条约编写的“三字歌”:

第一首

英国人,起争战。求议和,在下关。

五口通,港岛占。议关税,失主权。

最惠国,裁判权。居租地,有特权。

坏主权,进程转。入市场,独行断。

第二首

明治后,日本强。侵朝鲜,灭北洋。

清政府,应约往。割台湾,赔银两。

开口岸,设工厂。侵略深,瓜分狂。

国事艰,改革忙。各阶层,救危亡。

第三首

洋教传,民怨强。义和团,势力胀。

西摩尔,为中将。北京陷,慈禧慌。

剿匪谕,议和章。赔偿款,大数量。

使进京,军权丧。反帝禁,国危亡。


问题:
(1)三首“三字歌”分别对应哪些不平等条约?
(2)这些不平等条约签订后,中国分别爆发了哪些救亡图存的运动?
(3)依据上述“三字歌”,评价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2022-02-0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在1894年9月7日的中日黄海海战中,“经远舰”被四艘日本巡洋舰联合击沉,包括管带林永升在内的全舰231名官兵为国献身,仅16人生还。2018年9月25日,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我国水下考古队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一艘倒扣的沉船,②船舷外壁悬挂着木质髹(xiū,用漆涂在器物上)金“经远”舰名字牌,确证此舰为“经远舰”。③沉船中清理出74枚步枪子弹,这些子弹证明了舰上的官兵应该和日军进行了近距离拼杀。从考古结果推测,船的右舷遭受攻击最小,可能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但黄海海战之后,北洋水师退守威海卫军港,日军继而控制黄海制海权。④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⑤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日双方的政治格局


(1)“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是通过分析史实,得出的科学结论。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属于史实的是;属于史论(或史识)的是。(填序号)

材料二:2013年至2015年,我国进行了“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调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括号里选出一个适当的判断,并找出相应的证据。

2013年,丹东在开发新港的清淤中发现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预测可能存在沉船。

2014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艘体量自爱1600吨左右的沉船。初步探明,此船为1894年甲午战争中(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的沉没战舰,暂命名为“丹东一号”。


判断证据:。

2015年,经过考察出水文物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船应为。(经远舰.致远舰.超勇舰.扬威舰.靖远舰)


判断证据一:。
判断证据二:。
2022-02-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两次变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廷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对20世纪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1898年6月《申报》刊登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

材料二 《清廷戊戌朝变记》载,慈禧曾经对光绪帝说:“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背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戊戌政变后,慈禧的懿旨中频繁出现“祖宗之法不可坏”,并恢复八股取士,但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材料三 1901年1月,慈禧以光绪名义在西安发布上谕:“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8月,慈禧又言:“变法一事,关系甚重……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1902年11月,清廷明谕全国:“现在学堂初设,成材尚需时日,科举改试策论。”


问题
(1)光绪和慈禧先后变法,分别由什么事件触发?
(2)依据材料,概括光绪和慈禧变法的言行有何异同?
2022-02-04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通商口岸鸦片战争以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开放通商口岸,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


(1)将下列不平等条约与地图中的通商口岸相对应(填写字母)。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2)近代通商口岸不断增加,呈现出怎样的分布趋势?
2022-02-0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外交七十年

中国走向世界: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边倒”外交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拓展外交舞台,致力于全方位的外交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请将图片下字母按表格内逻辑关系填入适当位置。
外交历程主要表现(写字母编号)
“一边倒”外交
初登国际舞台
外交舞台的拓展
全方位的外交

(2)观察如图,新中国建交三个高峰期分别是什么时段?请写出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的外交成就各两项简要说明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外交高峰期出现的国际国内背景。
2020-10-2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鲁迅中学2020届高三3月在线测试历史试题(2)
6 . 新旧之嬗变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嬗变,引发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社会转型。

材料一   追溯极原始的电影(幻灯片)在上海最早公映的记录,乃系一八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及二十三日(清光绪十一年十月十五日及十七日)颜永京氏在格致书院的映演世界集锦;但这是业余性质的,而且仅偶一为之,所以发生的影响并不大。到了一九零三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开始在上海以放映电影为营业,才奠定电影放映事业的基础。

——《上海研究资料(续集)》

材料二   新式戏剧最早出现在上海舞台是19世纪的事,以外国侨民为演员而以外国名剧为蓝本。……20世纪初,一部分热衷于借戏剧以警悟世人的知识者和革命者曾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以粉墨为生涯,以当事人演当时事。1907年到1911年之间,《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爱国血》《东亚风云》《共和万岁》《黄鹤楼》等曲目,皆以反映当时政治情绪为宗旨。

——摘编自《上海掌故》

材料三   光绪庚子(1900年)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盖嘉庆以来,虽屡平内乱,亦屡挫于外敌……有识者则已幡然思改革,凭敌忾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市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

——《中国小说史略》


(1)材料三中的“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是指什么?其目的为何?
(2)材料反映了哪些“新旧嬗变”?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表现的“新旧嬗变”?
2020-10-13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16-17高二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变法虽然过去 100 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 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二: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材料三: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光明日报》2008 年 12 月 7 日《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五: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人,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2)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四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两位作者有何共识?
(3)根据材料五,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历史中有什么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2020-07-1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央官制的演变中国古代中央机构几经嬗变,其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十分明显。观察下列中央机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与图示相对应的朝代名称,说明判断理由。
(2)以上中央机构的调整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9 . 《裁撤无用之船精炼兵船懿旨》

前经设立海军事务衙门,特派醇亲王奕譞(注:光绪之父)总司其事,举凡造船、购器、选将、练兵,均应由该衙门主持考核,次第办理。目前应办事宜,以操练轮船为最要,尤以裁节冗费为最先。各省所有轮船,每年养船之费甚巨,考其实际,大半供解饷、运械之用,甚至终年往来江海迎送差遣。以有限之帑金,供无益之靡费,年复一年,船日朽坏,人日懈惰,设有缓急,毫不足恃。现在海不扬波,绸缪未雨,必须将无用之船分别裁撤,腾出饷项,精炼兵船,为有备无患之计。著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将各该省现有大小轮船可留者若干,可裁者若干,分晰开单,咨商海军衙门汇核具奏。该督等均为国家倚任大臣,务当破除成见,核实办理,不得听信管带之员迁就因循,坐糜饷项。其裁撤之水勇,在船多年,如有熟习风涛沙线之人,尽可挑选留用。前令曾纪泽、许景澄所定快船四号,不久亦可驶到,需人正多。李鸿章等尤需将管带快船之员留心物色,务得果敢耐劳、不染习气之人,预为初步。……总之,创立海军,事关重大,一切机宜,该衙门责无旁贷。嗣后各该省于海防应需购买器械,拨用经费等项,均著先期咨报海军衙门,斟酌妥善,再行办理。

光绪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注:1887.5.21)

——《清末海军史料》


问题
(1)懿旨提出的改革内容主要有哪些?
(2)该懿旨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布的?
(3)你如何看待该懿旨?
2019-11-01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10 . 画像中的孔子
观察以下三幅不同历史时期画家所绘的孔子像,回答问题。

问题
(1)这三幅画像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这些画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反映出后人对孔子的历史记忆有何共同之处?
(3)你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画像的史料价值?
2019-11-01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