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以‘五四’的视野来打量《新青年》,它是‘大众启蒙的先声’;以现代文学30年的眼光来审视,它是‘文学激进的号角’;以20世纪的历史来反省,它是‘世纪空谷的绝响’。”

——摘编自何毅《陈独秀与〈新青年〉的转变》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要求:选择的角度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2024-04-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西岐周军推翻了当时的殷商王朝,建立了西周王朝,结束了五百年的商朝统治。1917年,王国维在其《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中国政治、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在他看来,“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后来又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殷周之变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开始,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而且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等


根据材料相关信息,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对材料观点可赞成、可否定,也可另有观点;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2023-11-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含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同世界各主要国家近代企业制度的演变一样,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在其生成、演变的过程中,大致上经历了“特许制”与“准则制”两大阶段。在近代公司法尚未制定和颁行之前,所谓的特许制则是经地方封疆大吏奏准后的特许。如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即不是依照适用法律注册登记的,而是经地方官员向朝廷奏准后设立的。这在轮船招商局最初发行的股票中写得十分清楚,轮船招商局“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奏准设局招商”。这一由地方大宪奏准设立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特许制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体制下,由谁奏设,谁就取得了该设立企业的实际掌控权,如奕䜣所说:“招商局由李鸿章奏设,局务应由李鸿章主政。”早期的企业设立特许制,以及特许制下的地方大员掌控制,是近代中国早期企业产权制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特征。

——摘编自张忠民《1872-1883轮船招商局早期的企业制度特征》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轮船招商局成立一百二十周年的题词。


阅读上述材料,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近代以来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五年规划(计划)重大事件及成就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不放松农业、轻工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科学进行工业布局,改变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坚持以国内力量为主的指导方针,处理好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一五”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不仅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目标,而且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六五”计划
19811985年)
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地利用资源并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实现经济、技术的自力更生和现代化的步伐;加速开发国内能源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缩小区域和技术发展的不平衡等。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0%,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降至总人口的30%
“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摘编自《图解新中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等

根据材料,就中国五年规划(计划)推动社会发展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03-26更新 | 37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共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阶段重要论断和理念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指出:“自从有历史以来,任何国家间的关系,都不可能像社会主义国家间这样休戚与共,这样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这样互相援助和互相鼓舞
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
1956年,毛泽东将中国外交政策明确地表述为“同兄弟国家团结一致,同一切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到中共十八大召开邓小平主张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原则,建立超越意识形态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以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

——摘编自曲鹏飞《中国共产党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探索》


从上表中提取中共探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可提取部分信息,也可提取整体信息,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53193430
19227月(二大)1951937年初4
19236月(三大)432194080
19251月(四大)99419454月(七大)121
19274月(五大)5.7194712270
19274月后1194910448
19286月(六大)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2-10-31更新 | 318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五)历史试题
7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的。中国的文化历史,也是中国56个民族及其祖先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其中汉族居于主导地位,每一个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经历了几千年辉煌的古代农业文明之后,中国社会缓慢发展到清朝。此时的中国与世界形势均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新中国建立迄今已70多年。70多年来,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强大而现代化的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澥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史实,自行选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以时序为线索,史论结合,表述规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9更新 | 1182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政院论驳上谕风潮

1910年9月,议会准备机构资政院(仿照西方的法规体制设立的中央谘议机关,议员分皇帝亲选、民选各100名)正式成立。清廷希望“为朝廷竭协赞之忠”的资政院议员,以一种“半在朝”的政治身份与朝廷站在一起。

11月4日,清廷颁谕缩短预备立宪年限,定于宣统五年(1913年)召开国会,并专横声称:“年限一经宣布,万不能再议更张”。资政院议员虽不敢对上谕正面发难,但采取了曲解的办法:“我皇上,我监国摄政王的本意,并不是必要到宣统五年始开国会……不过因皇上方在冲龄,监国摄政王不能自作主张,所以交付廷议以取决之。”进而进一步鼓动大家继续请愿再次缩,改预备立宪的年限。

11月9日,又出现了议论上谕的风潮。这天,议长宣读了一道上谕,对资政院核议湘抚与省咨议局关于发行公债一事争议的具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湘抚此举“系属疏漏”,既未给其以任何处分,也未提及发行公债应交或补交省咨议局议决。对此,议员们惊诧异常,他们愤然指出“立宪国精神,全在法律。督抚违背法律而不予处分,则资政院可以不必设……宪亦可以不立”,诘问清廷到底“要立宪不要立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22日,议长宣读了命将资政院议决的云南盐斤加价具奏案交督办政务处,将议决的广西巡警学堂具奏案交民政部分别查核的上谕:议员们认为这不但否定了资政院的议决权,而且无异于宣布以上两个行政部门为资政院的上级机关。因而骤起轩然大波,不少议员开始对上谕含沙射影,旁敲侧击。

——摘编自王开玺《晚清论驳上谕风潮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资政院论驳上谕风潮”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初期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战略——“优先战略”和“平衡战略”思想。优先战略是一种防御型的经济措施,它一般是快速提高国家当前所急需产业部门的实力,扭转国家在重要产业部门长期处于劣势的局面,其发展方向是具有针对性的;而平衡战略则是一种全面型的经济措施,这种战略必须是在国家安全得以充分保障和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下才能实现。中国能否过早实施“平衡战略”,推动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过去史学界对此问题回答的口径几乎一样,认为:“过早地实施‘重工业优先战略’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从而导致农轻重经济比例的失调,对后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而笔者认为在建国初期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条件下,“优先战略”是必要的。

——摘编自黄翰鑫《建国初期工业化发展战略问题的宏观探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建国初期“工业化建设战略”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