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在洋务派官僚的主持下,清政府在19世纪6090年代的30余年里,建立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拥有近代装备的陆海军,兴办了某些近代化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掌握一定科学技术和技能的各类人才,翻译介绍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书籍和某些社会政治学说等。它在倡导学习西方,反对封建顽固思想的斗争中起了进步的积极作用;甲午战争后,它继续抱残守缺,反对变革中国封建社会之“体”,成为一种落后、保守的思想,使由洋务运动开始的中国近代化运动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可能。

——摘编自何继龄《洋务思想双重作用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皆因其“变法不知本原”之故。洋务派仅知效仿西方之“军兵炮械”,而不问其政,不闻其学,不知其俗,只知举西人之事,却不明西人之学,仅袭西学皮毛,而不知其精义。梁提出中学、西学并重的学术主张。他说:“要之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

——摘编自刘振岚《梁启超对洋务派的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批判洋务思想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实行民主政治。然而,哀世凯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如何能够使得那个时代真正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架,而不仅仅是推翻帝制,成为以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人为代表的那一代激进思想家们所思考的重心。他们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为旗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材料二   “五四”以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少数几个,“五四”以后,这类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五四”后一年中,新出版的刊物多达四百多种。191912月,《新青年》在《本志宣言》中提出了自己构制的新的社会蓝图。一些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促使孙吴开发荒地,普遍屯田,江南大量荆棘遍野的土地得以开垦。孙吴势力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地区,人口构成基本上为北方南渡移民和山越土著居民。华夏民族与山越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为东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同时,江南粮食单产有较大提高,钟离牧有田二十亩,年获六十斛米。三国两晋时,京口、建业、武昌已并列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商业城镇。城市的增多促进了商品贸易的繁荣。三国时期户口大量流入江南地区,已拉开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

——摘编自马强《论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下降与迁移》

材料二   宋代以降,北方气候日趋寒冷,导致北方农作物大受影响,气候变冷使生长期缩短,北方复种指数处于较低水平,即便有品种、技术的改进,仍只能维持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自唐以来双季稻轮作及稻麦复种发展的趋势未受到气候变冷的太大阻遏。在气温降低、雨量减少的双重作用下,北方单位面积产量明显下降。南方气温变幅小,雨量仍充足,加上其他有利条件,亩产反而有所提高。间接影响了手工业发展,进而波及商业;南方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所受波及较小。这一气候变化进程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步伐。

——摘编自郑学檬、陈衍德《略论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时期南方社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重心南移”提炼一个观点,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观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吸取秦汉至唐宋等朝边疆统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元朝在地方行省管理体制下,对“内属”“归附”的少数民族或部落酋长或首领封以官爵,使其代表国家间接统治原有领地和民众,将少数民族首领整合进国家职官体系、各族土民整合为国家民众,强化元朝的国家权威和民众的国家认同。即“稍与约束,定征徭差发之法,皆因其俗,使附辑诸蛮,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有相仇者疏上,听命于天子”。元朝先后在西南等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设置大小土司数百家,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等省。

——摘编自彭福荣、刘译蔓《国家整合视野下的元朝土司制度》

材料二   清朝初年,中央政府无暇顾及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雍正帝即位后,深知土司危害,“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每于所属土民多端科派,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蓰。”同时,土司间、土司内部经常发生斗争,给土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伤。土民强烈要求摆脱落后的、残酷的土司制度。在政权稳定后,他以坚定的决心使改土归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张琦《浅论清初云南的改土归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土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西岐周军推翻了当时的殷商王朝,建立了西周王朝,结束了五百年的商朝统治。1917年,王国维在其《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中国政治、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在他看来,“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后来又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殷周之变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开始,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而且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等


根据材料相关信息,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对材料观点可赞成、可否定,也可另有观点;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2023-11-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含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每岁仲冬,郡县馆监课试其成者,长吏会属僚,设宾主,陈坦豆,备管弦,牲用少牢,行乡饮酒礼,歌鹿鸣之诗,微耆艾、叙少长而观焉。既饯,而与计偕,到尚书省,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课试,可者为第。律曰:“诸贡举非其人,及应贡举而不贡举者,一人徒一年,二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摘编自杜佑《通典·选举》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其所述唐代制度的名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制度实行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建国伊始,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咸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

——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也就是各少数民族只要不公开与唐对抗,就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反之,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就用武力解决。唐太宗还举汉武帝的例子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敞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尽管这是唐太宗的自我欣赏,但它所反映的事实大体不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的目的以及为此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民族政策中“抚之”“讨之”的表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同世界各主要国家近代企业制度的演变一样,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在其生成、演变的过程中,大致上经历了“特许制”与“准则制”两大阶段。在近代公司法尚未制定和颁行之前,所谓的特许制则是经地方封疆大吏奏准后的特许。如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即不是依照适用法律注册登记的,而是经地方官员向朝廷奏准后设立的。这在轮船招商局最初发行的股票中写得十分清楚,轮船招商局“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奏准设局招商”。这一由地方大宪奏准设立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特许制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体制下,由谁奏设,谁就取得了该设立企业的实际掌控权,如奕䜣所说:“招商局由李鸿章奏设,局务应由李鸿章主政。”早期的企业设立特许制,以及特许制下的地方大员掌控制,是近代中国早期企业产权制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特征。

——摘编自张忠民《1872-1883轮船招商局早期的企业制度特征》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轮船招商局成立一百二十周年的题词。


阅读上述材料,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近代以来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9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如果继续深入研究,确证“黑石号”是从扬州出发的,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淳祐元年(1241年),理宗亲撰《道统十三赞》,“就赐国子监,宣示诸生”,正式肯定从二程到朱熹是孔孟以来道统的真正继承人,使程朱理学成为继孔孟以来的正统思想和钦定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在宋学中取得了独尊地位以后,理学家及其信徒在政治上把持了仕途要津,他们因循守旧,反对任何革新,“以致万事不理,丧身亡国”。程朱理学在思想上取得了垄断地位,朱熹所撰之《四书集注》逐渐成了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不允许士人“务自立说”,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一小部分欧洲人开启了与万历朝士人的对话,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不是明人信仰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信仰的动摇来自文化内部的压力:万历、天启年间庙堂之上的道德败坏、急速的商业化、社会等级的松动、边疆的军事危机、环境恶化。在这些条件下,一些人开始对过去确信不疑的东西产生动摇,并努力寻找理解世界的新途径,而这些往往是处江湖之远的思考。李贽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程朱理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学术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学术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