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献记载出处

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脩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汉景帝)及太子(汉武帝)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西汉]司马迁《史记·外成世家》

(窦)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及(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藏等,而免丞相、太尉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纷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馆奏:“所举贤良,或治中、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在西汉前期治国思想的嬗代中,窦氏卒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代坐标,而绝非无足轻重。

——摘自虞云国《学史三昧》

结合西汉治国思想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4-05-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史籍记载

7世纪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2中载:“闽、粤银多从番舶而来。番有吕宋者,在闽海南,产银……,故闽、粤人多贾吕宋银至广州”。

材料二       西班牙人的档案记载

1574年,利格尔报告:1573年与中国商人的交易很顺利,“因为我们在这儿积蓄了大量银币,而这些中国人需要他们,”同年,米兰道拉给西班牙国王的报告中也说:“为了偿付商品的价值,他们取走了金子和银子。他们非常精明,其余任何东西都不接受”。


围绕材料中某一个现象,选取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2023-10-25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辽、金、元、明清的北京城址图


古代北京发展概况(部分)

时期名称概况
辽代南京936年,辽获得幽云十六州后,升幽州为南京,定为陪都。《契丹国志》记载南京析津府“户口三十万。……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人多技艺,秀者学读书,次则习骑射。”
金代中都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定名中都大兴府,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王朝首都。时人记载中都“宫阙壮丽” “工巧无遗力”。中都仿照北宋汴京,采用回字形相套,宫城位置居中,城内建有礼制建筑,如郊天坛、雨师坛等。
元代大都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于大都。大都采取传统以宫城为中心的形式,规整方正、均齐对称,街道系依《周礼》,按经、纬设置。大都人口近百万,大街两旁,“皆有种种商店屋舍”,为“商业繁盛之城”。
明清北京1403年,明成祖下诏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南京成为陪都,明成祖诏告天下:“继承大宝,统驭万方。”此后一直到清代,北京一直是正式都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其他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尼山祭田纠纷案

材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山东省邹县,原、被告乃佃户与圣门后裔。

告状人刘天允等64人声称∶自己祖籍邹县鲁元社,各家散住尼山附近的群山窝内,乃是"耕凿山谷,筑堰浚漆,做地为业"的痛地贫民。由于山水时涨时落,因而壑畔土地朝有夕无,难以纳钱粮。康熙年间,乘着朝廷劝民垦地的机会,尼山学录孔传锡哄骗社内零星烟户,把土地"开投"尼山学录之手,假冒"办祭尼山圣庙"之名,而行"偷漏租赋、遮免差徭"之实,籍此敲剥愚民,又借培植圣脉之名封山禁椎,混将周围群山一概吞并,致令小民手足无措,造成"溢讼数年"之累。

被告(孔府)代理人宋掌书在法庭上作了辩驳与证明∶所争祭、学两田乃宋代庆历三年(1043年)所赐,在《阙里志》《邹县志》《山东通志》及《大清会典》上均有记载;此外,孔府所撰《阙里文献考》也有记载,只是因为它是孔府自己所编,不能算作证据。"尼山古来严若泰山,禁比皇陵。自康熙五十三年,被奏老爷(当时的邹县知县)纵这鲁源刘家把山开了。后来虽经严禁,势不可遏。这些年来,牧放樵采,作践不堪了。"邹县知县:"《文献考》吾这里也有,他俱有来历的。是呈览过的,皇上皆见过的。怎么不足为凭呢?"原告声称,所争土地属于民地,乃开垦所得,知县追问;"上了粮了么?"原告回答∶"山水下来,朝有夕无,不堪承粮,没上粮。"知县便否定了原告的主张,威胁原告∶"恁说这不是祭田,是恁的,怎么讲,恁又罢(把)个欺隐揽到头上了?""这是朝廷家地,恁为甚么投充躲避,犯个军罪."原告坦白,之所以告状,是因为康熙五十三年以来一直深受公府家人的欺压,故而想借告状这种外力遏制公府家人的欺压。知县认定这次告状是没影的事儿。原告除了沉默,惟有"求老爷的恩典"。


据徐忠明《小事闹大与大事化小∶解读一份清代民事调解的法庭记录》提取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任意3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2-05-03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先秦时期的“西南”是方位意义上的西南,人们认为西南方向主要包括巴和蜀西汉时,“西南”区域概念正式确立,包括巴蜀和西南夷地区,汉晋后人沿袭并强化了此观点。唐宋时期,狭义的西南地区是指唐、宋王朝疆域内的西南地区,包括唐代的剑南道、山南西道、黔中道,宋代的川峡四路;广义的西南地区还包括疆域外的南诏(大理)以及其它一些臣属、朝贡的民族或王国。记载,明清时期的“西南”除了疆域外的安南、占城、遥罗等藩属国外,疆域内的“西南”出现了三种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分别在前代“西南”的基础上增加了广西、湖广、西藏等地区,使得疆域内“西南”的区域范围有了较大的扩张。近现代的“西南”概念则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人们国家观念和边界意识的增强,“西南”所包括的范围由原来疆域内的西南部和疆域外的藩属地区,转变为只包括国家疆域内的西南各地。

——《“西南”区域地理概念及范围的历史演变》


根据材料,围绕“‘西南’区域地理概念及范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2-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中记载着关于秦朝建立后,在制度建设方面出现了如下两种不同观点:博士淳于越认为:商周历经千年,大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作为王室的藩篱。现在陛下坐拥海内,然而宗室子弟却沦为匹夫,若有犯上之臣出现,陛下便没有了依托。此外,不遵守古制而能长久者,这是从来也没听说过的。

廷尉李斯认为:西周虽然大封宗室,然而他们的后代却关系疏远,以至于相互攻击如仇儺,诸侯之间更是相互征伐。现在陛下实现统一,大兴郡县,对宋室子弟和功臣们用赋税予以赏赐,这样也能够轻易地控制他们。让天下人不怀有二心才是治国之略,分封诸侯只会给国家带来纷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出自《史记》,其中记载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烽火”而失信于诸侯,等到申侯与西夷犬戎来攻时,“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家钱穆先生曾对此提出质疑:“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史公对此番事变,大段不甚了了也。”日本学者平势隆郎认为,“烽火戏诸侯”如果真实,“其前提是君主的权力发展到了足够强大的阶段。”另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记载:“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受宠爱)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给),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辨析“烽火戏诸侯”的真实性。
9 . 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紬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
2015-06-15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2016-2017学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