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思想变革

小楚同学在校园文化节中承担“中国近代思想变革”展板的设计任务,经过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第一阶段:器物变革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1842年,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9世纪60~9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第二阶段:制度变革

1874年,王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份以攻论为主的报纸、《循环日报》

1894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言》,主张习商战、兴学校,要求对政治、经济、军事、外文、文化话方而进行改革

1891年,康有为在广判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郎著作,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

1896年,梁启超担任《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

1897年,谭羽同发表《仁学》

◆1897年,严复创办《国闻报》,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

1903年上半年,章太炎写了一封致康有为的公开信,即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903年,容撰写《革命军》。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1903年,陈天华,写成《猛回头》《警示钟》,宣传革命

19051126日,中国同会的杯关报《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十六字政纲阐发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三阶段:思想变革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告青年》一文,捉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7年,胡透在《淅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1917年,陈独秀在《淅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表明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

第四阶段:以俄为师

1918年,李大友表《法俄至命之比较观)、《应·民的利》《布尔什独主义的胜利》文章,在中四先举起社会主义的大。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又。

19197月,毛泽东在湖南办《湘江计论》,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815日,上海共严主义小陈独秀、手汉俊发起创办《动界》周刊,这是近代第一份通俗工人读物。


请你为小歴的展板内容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搜集的资料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宋代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下面是出现较多的词汇:

参知政事、话本、通判、张载、交子、市坊、岁币、苏轼、夜市、市舶司、榷场、党争、佃户、沈括、转运使、李清照、糊名法、天子门生、景德镇、活字印刷术、占城稻、禁军、指南针、澶渊之盟、青苗法、王小波起义、米芾、《武经总要》等。


请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并据此拟定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有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4-11更新 | 811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农业作物种植情况简表

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黍、粟、稷、稻、粱、菽(大:豆)等后世俗称“五谷”都己种植。黄河流域种植黍和粟,江淮以南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粟、水稻和大豆的最早种植地)北方地区小麦的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西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形成南稻北麦种植格局;南方地区大规模种植茶树,西北地区种植棉花。占城(越南)的稻种植,经济作物茶叶、棉花种植区域不断扩大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土豆和经济作物烟草、花生、茶叶、棉花广泛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摘编整理自周跃《试谈中国古代农作物种类及其历史演变》


从表格中要取至少两项信息,围绕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分析说明,(明确写出论题,分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京津地区历史大事简表(部分)

时间事件
1861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由恭亲王奕䜣担任总理大臣
1867崇厚在天津创立天津机器局,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兵工厂
1878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宣传维新思想
1897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
1903袁世凯在天津重视市政建设,创设巡警制度、着手建造天津北站
1903清政府颁布《奖励公司章程》,提出奖励工商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京津地区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变化为主题,自拟题目,任选一角度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标题、主题鲜明,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商鞅变法运动开始之后,由于其行动与理论的独特性,引起了学者与政治家的强烈关注。其后随着社会实践与文明程度的发展,学界更是把它作为法家治世的一种典型符号象征,进行了深入而又持续的研究。

从变法开始直至今日,对于商鞅变法性质的评判,从价值维度上可粗略地划分为四类不同的认知:第一类,传统法家学派“富强王治”的评判,积极肯定商鞅变法理论与实践,《商君书》《韩非子》等基本可以划归为这一类;第二类,传统儒家、道家、杂家等“背道刻暴派”的评判,即以道德为依据对商鞅变法持强烈批判态度,如荀子称商鞅为“盗兵”,孟子批评商鞅“强战”,等等;第三类,近代史学“富国强邦的军国法术派”的评判,如钱穆《国史大纲》、张荫麟《中国史纲》等;第四类,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阶级服务派”的评判,主张商鞅变法顺应了经济变革的要求,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其中以郭沫若先生为代表。

——摘编自王云鹤《商鞅变法若干问题研究》


根据材料,任选一类关于商鞅变法性质的评判,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2021-03-12更新 | 868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是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王朝,在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时基本上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屡次在战争中失败,两宋都是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灭,历史上素有“积贫积弱”的说法。但是很多学者认为两宋是伟大的朝代,例如,美国哈佛教授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著《中国新史》第四章的标题“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这样评价宋朝:“宋代是伟大的创造时代,使中国人在工技发明、物质生产、政治哲学、政府文化、士人文化等方面领先全世界。”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运用唯物史观,结合具体的史实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2021-02-01更新 | 402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无数的时代英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还有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著名的科学家。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表彰100名“改革先锋”,这其中有“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厉以宁、“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刘永好、“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步鑫生、“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先行者"鲁冠球、“数字经济的创新者”马云、“互联网+”行动的探索者马化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鲍新民;有“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胡福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许崇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推动者”郑德荣;有“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屠呦呦、“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袁隆平、“体育领域交流开放的优秀代表”姚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钟南山、”塑造传承'女排精神'的优秀代表"郎平。等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围绕“时代与英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具体。阐述史论结合)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1980年,个人所得税开征,免征额800元,个税存在三个系列,即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1994年,将三个系列合并为统一个税。

1999年,自1999年11月1日后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20%个税。

2006年,免征额提高到1600元,增加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规定。

2007年,储蓄存款利息税率,由20%降低为5%。

2008年,工资、薪金所得税免征标准提高到2000元,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改为免税项目。

2011年,工资、薪金所得税免征标准提高到3500元。

2014年,企业、职业年金不缴纳个税。

2018年,薪金所得税免征标准提高到5000元,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等;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

――整理自百度资料


从材料中概括出一种有关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并简要分析。(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1-17更新 | 196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历史教科书一直重视国防教育,表4是统编历史教科书涉及到的中国近代史国防教育的部分史事。

时间国防相关史事说明
18401842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不再享有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842虎门销烟、三元里乡民抗英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中国的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建立新式海陆军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向近代化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1895台湾人民抗日武装斗争体现台湾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1895年以后瓜分中国狂潮,各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国防体系基本崩溃
1898戊戌变法期间,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统治者不能掌握国家权力,改革失败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倾向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11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历史教科书中国国防教育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治是目前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回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改革展之路,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又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摘自宋婷《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成绩斐然》


回顾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结合相关史实,撰写一篇历史演讲稿。(要求:主题清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