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72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好纲》的社论。

首次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410日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53日,中共中央转发了这封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

813-9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恢复考试,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

19783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10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日,《光明日报》转载此文。

12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自唐培吉《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指导思想拨乱反正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11-09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零诊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拉甫却克墓地,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2019年,考古工作者在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墓地遗址,并对部分墓地进行了发掘。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和测年数据判断,墓葬年代是唐朝时期。下图为发掘的墓葬和出土的部分文物。

流行中原地区的斜坡墓道墓 铺有满绳纹地砖的砖室墓(满绳纹地砖流行于隋与唐初)

偏室墓(出土了陶单耳罐、萨珊波斯银币等文物)



四种十二生肖铜镜 “上方作竟”龙虎蚊纹铜镜 铜镜铸有铭文:“上方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今守悉皆在,长二亲矣口”《口为未能识别的字)

萨珊波斯银币的正面与背面 开元通宝钱币

金戒指戒面兔形图案 瓜棱珠大耳环

---摘自考古中国《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


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相关信息,说明材料对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社会风貌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3-1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来源内容摘要
《五四运动纪实》匡互生(著于1925年,五四运动亲历者)(一)五四运动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有酝酿很久的原因的。
(三)五四运动能使无论什么——惟利是视的商人,休戚无关的外国人,以及平时只知有命令、不知有公道正义的警察等都受感动的,就在于运动者有牺牲的决心。
(五)五四运动所以不为军人政客的诈术所破坏所污辱的,就在大家所抱的目的是非常地正大光明,并且完全是公共的。
《京报》等191955日版闻昨日午后三时,北京大学等高校聚集三千余人,……欲举代表发言表示国民对于外交之真正意思,并要求各使维持公理主持公道。……当时学生举动非常文明,而因警察之干涉手段惹起学生之反抗,无意中将(曹)宅内电灯碰破,遂至宅内起火。……警厅派警察及保安队三百余人赶到,弹压始行解散,而警察乃捕去学生七人(并非为首者)。

——《学生界之大风潮》北京《京报》


其他报刊相关五四报道天津《益世报》题目为《山东问题之日益扩大》等。
日本媒体报道是时章氏自公府实会归……不防该生等陡然间入。章氏急难逃避,遵被群众所殴,受伤甚重。群众因搜索曹氏,未得其中暴烈份子遂举火焚房。当时火婚冲空,人生鼎沸,曹氏邻舍家家闭门,恐惧不堪……群众见军警捕人始皆逃散,当时被捕者约有二十余名。

—《北京学生大骚动》北京《顺天时报》(日本汉文报刊)


191955日版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北京烧打起》,发表题为《排日学生的暴动》《排国学生团体袭击支那三名士》的消息,并配发评论《支那人的盲动(一)、(二)》《北京不稳的影响》等

任意选取两则材料,提取信息并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要求∶信息明确,可从史料来源和信息内容等角度予以说明)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战爆发后,特别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集中其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航空兵力,对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进行了长达近7年的战略轰炸,妄图以此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这就要求国际学术界进一步挖掘史料,拿出成果,澄清疑虑,要求每一个有良知的历史学家深入研究日本侵略中国和亚太各国的历史,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戳穿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谎言。

二战结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和中国战场的地位作用却相当忽视。只有把包括中国抗战大后方在内的中国抗战历史放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去审视,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中去观察,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会得出正确的结论,给中国抗战历史以应有的评价,还原其崇高的历史荣光。研究抗战大后方历史,通过各地保存资料的参照对比、梳理考证和重新解读,进一步研究抗战时期国共合作艰难曲折的历程,还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真实,进而充分认识国共两党“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的经验教训,强化天下为公,民族至上的理念,推动两岸人民和执政党,实现民族和解与团结。

——据周勇《关于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湖北黄冈·一模
5 . 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   以“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为主题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了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

——习近平


文明必须通过交融才能发展,没有交融就没有文明。……交融在文明的产生中很重要,在文明的发展中就更重要。

——学者钱乘旦


材料
孝文帝在位时,北魏统治面临着严峻考验。鲜卑族拓跋部以“塞外蛮族”进入中原汉族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落后的鲜卑统治方式与中原的先进生产方式之间的不和谐,使北魏内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随着汉文化的熏陶渐染及对北魏政权面临形势的了解,加上冯太后的着意培养,孝文帝以高度的热情实行封建化改革。

——摘编自姚红艳《浅析孝文帝汉化改革态度确立的过程》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在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地得到更新:“师夷长技”的观念更新了“用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的观念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的观念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男女平等”的观念更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

——摘编自熊吕茂、建红英《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述评》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二者都是经济手段或调节方式,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曾经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只是随着生产力的高度社会化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矛盾的加剧,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被国家干预下的市场经济所代替。特别是二战以后,一定的经济计划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经济手段。

——摘编自侯信义《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若干思考》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文明的碰撞,有的同学看到了文明的融合,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4-03更新 | 88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01更新 | 455次组卷 | 12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耕织图是以农事耕作为主题的绘画图像,在中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绘画艺术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5-30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十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规定》,明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突出的社会、文化意义。以下是重庆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与革命文化相关的部分名录。

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批次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第一批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并入)
第三批“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含渣滓洞、白公馆等)
第七批刘伯承故居
第七批聂荣臻故居
第七批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
第七批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
第七批重庆谈判旧址群
第八批张自忠将军墓

——根据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整理


请选择上表中的任意一个文物保护单位,说明其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理由。(要求: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
2022-06-04更新 | 283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在“实业救国”“科学建国”思潮的推动下,留学美欧的青年学子大多选择学习机械工程、采矿冶炼等专业,走上“科学救国”之路。留美学界先后创立中国科学社(1915)、中国工程学会(1922)等科学学会,创办《科学》期刊,大力倡导科学救国。1915年《科学》杂志在发刊词中,全面论述了科学的强大威力,旗帜鲜明地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这一看法,正切合了文化革命与文化建设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以《新青年》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的先导。与此同时,随着欧战的爆发,特别是大战显示的巨大破坏力,微博也使得部分国人对西方文明、对科学的认知发生了转变。国内知识界逐渐形成一个质疑科学功用与价值的“反科学”思潮。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西方文明,是战争的“罪魁祸首”,所谓“欧洲三百年科学,尽作驱禽食肉看”(严复,1918)。对此,中国科学社创办人任鸿隽指出,微博在充分享受科学益处的西方,“科学在性质上、组织上,皆有扩充之势,无畏缩之兆”。1924年《科学》杂志发表社论指出,“科学之为科学,自有其本身之价值,不因物质文明之有无而增减。……人自无良,何预科学,因噎废食,窃为国人所不取也”。

——摘编自张剑《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救国”的争论进行评述。(要求:提出看法,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