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1 道试题
12-13高一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察举制科举制
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
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2013-11-26更新 | 978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读下表,表中年代一到年代二数据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中国进口外
国商品数量
(单位: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
(单位:亿两)
中国新设工厂数
(单位:家)
英国德国
年代一9 6002 8001.6679
年代二4 90000.16132

A.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B.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兴起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3 . 下表反映了近代西方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
A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圆明园遭到破坏
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苏州等地为商阜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A.AB.BC.CD.D
4 . 下表是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
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
国有企业77.676.064.954.6
集体企业22.423.532.135.6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00.53.09.8

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有
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男        出生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年龄: 35岁
家庭出生: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革后恢复高考
6 . 下表反映了
19841985198619871988
投资总额28.238.818.716.523.5
国家投资23.9–3.18.17.9–15.3
国内贷款47.397.425.131.09.4
利用外资6.229.544.532.745.1
自筹及其他27.641.617.919.133.5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7 .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厂家数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
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
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队伍壮大,领导新文化运动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
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问存异”的外交方针
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担任黄捕军校政治部主任
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9 . 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
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
1978973
1985471934
1990302545
20064.6395.37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广大人民的愿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 . 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名称建立时间地点代理人
“满洲国”1932年8月长春溥仪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39年9月张家口德穆楚克栋鲁普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40年3月南京汪精卫

①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
②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
③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
④日军由北向南推进控制大半个中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