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17次组卷 | 6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018-06-07更新 | 1342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某校布置中国传统文化展览,在《盛唐气象》部分做出下列解说,其中明显与史不符的是
A.书法艺术出现创作高峰B.形成雍容华贵的画风
C.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D.古代戏剧达到成熟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偏离历史方位”的表现,分析其“近于空谈,无助实干”原因。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方面有何不同?请从思想来源方面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
5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18次组卷 | 40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基础过关练)
6 . 对如图所示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汉代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B.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
C.玄奘西行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D.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7 . 读图,回答问题。


阅读上图,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地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是什么?(内容)充分提取信息:为什么?(背景)解释和分析原因:怎么样?(影响)分析和归纳影响。】
2022-02-26更新 | 44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B.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2022-11-28更新 | 496次组卷 | 68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2021-01-09更新 | 10176次组卷 | 9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10 .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历史概念:        
角度1: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角度2: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角度3: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
A.三纲五常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D.格物致知
2020-12-07更新 | 834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