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2019-01-30更新 | 2427次组卷 | 6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噍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五: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
(5)材料五反映了黄宗羲的何种主张?具体措施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B.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2022-11-28更新 | 496次组卷 | 68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杜甫的诗因反映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被后人称为“诗史”。有人认为它是研究唐史的第一手史料,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A.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作历史研究
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C.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
D.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宁波人汪洙所作的《神童诗》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诗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① 这种现象使得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 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 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 有利于社会上重学风气的形成,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6 . 1840—1866年满汉官员比例变化如下,对此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A.晚清统治危机激化了满汉矛盾B.鸦片战争加剧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C.鸦片战争促进了满汉民族融合D.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朝权力结构变化
2020-09-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宋朝设官之制……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左右谏议无言(进谏)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事之笔;至于仆射、尚书、丞、郎、郎中、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官职不分B.冗官现象严重C.官俸开支巨大D.大兴文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国史书中将本国历史上接于同样兴起自关中的周,自称为“夏”,而称关东诸国为“蛮夏”,从而构建起“受命于天的秦理当继周人之业而征服蛮夏”的历史叙事。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民族融合推动华夏文化认同B.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秦国为兼并战争寻找历史依据
2020-08-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2011年3月28日,新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根据史学界对 “司母戊鼎”内壁铭文(下图)的重新解读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史学界解读的依据和方法可能是
A.进一步研究古代文献B.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
C.与同期青铜铭文对照D.研读古文字构造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徽州文书是古徽州遗存的民间历史档案,其中一张文书是休宁县农民的收税票,县政府印制的蓝色格式票时间是“洪宪元年”,而实际使用时,在时间栏内又加盖了“民国四年”红章。对该现象的解读准确的是
A.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混乱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中国赋税制度的近代化D.中国的社会性质未改变
2020-12-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