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承袭的是晚唐 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请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2-10-31更新 | 296次组卷 | 20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沿用明朝“一条鞭法”,商品交换频繁,但弊病日益突出:满清入关后疯狂圈占汉人土地,农民因土地被圈占变成无业游民,社会治安恶劣。“丁额无定,丁银难收”造成钱粮亏空。1701 年,宁波府“黯民倡照地派丁之说,与巨室相持”。为缓和矛盾,康熙年间提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即位后,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1723 年,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具体做法是废除人头税,把一县的丁役银钱总额分别摊入每亩土地,从土地田赋中征收。此法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控制人口流动,增加财政收入。 但由于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使得人口急剧增长,生产力发展受阻,生产资料的增长无法满足人口激增,定额的赋税使农民的隐形负担加重。而大量自耕农得以生存下来,对封建制度有很大适应力,忙于生活资料的生产,导致社会商品率的降低,且手工业处于服从地位,对资本主义关系有较大排斥性。本质仍然是加强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无法达到质变。它摆脱不了以往税制改革偏离初始方向的怪圈,实施过 程中人民的负担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减轻,甚至是增加。

﹣﹣摘编自王人骏、曲伟叶《清朝“摊丁入亩”制度探微》等

材料二   1853 年,清政府按惯例允许地方带兵大员自筹军饷,厘金制度应运而生。它最初只是一种地方劝商捐助经费的临时筹饷方法,对镇压各地起义发挥了一定作用。半年中厘金一项收款达 2 万贯,缓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1862 年演变成全国性具有商税性质的制度,虽有税的性质,但实质是一种费。其缺陷主要表现为名目繁多、抽厘行为不规范。同时,地方各自为政, 自定章程,致使征收率不一,越来越高,泛滥成灾,直接影响了民间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由于厘金税征收对象多为日用百货,征收方法采取过一卡征一税的方法,1931 年因“对于贸易是巨大的障碍”被裁撤。

﹣﹣摘编自郑备军、顾健耀《中国近代裁撤厘金与当前税费改革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朝实施“摊丁入亩”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厘金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比较与“摊丁入亩”的相同之处。
2020-05-23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三5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941年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边疆施政纲要》,提出了边疆治理和边疆开发的方略。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而是采取区域治理的方式,从而逐步构建起个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取代了长期存在的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但是,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国民党边疆治理没有多大建树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摘编自邢广程《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4 . 材料   (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

——摘自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

2018-11-28更新 | 1767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謇经两多年的奔波,先将凑集到手的资金于光绪二十四年,在通州唐闸陶朱坝兴工建厂,根据《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取名为“大生纱厂”。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倾销东北的洋布锐减,南通关庄土布得以在东北畅销,一年总销数在15万件以上,而当时大生纱厂的棉纱产量仅及关庄大布用纱量的一半,这就给大生纱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905年获利特厚,增加股本67万两。1907年,大生分厂在崇明建成,资本80多万两,纱锭26000枚。是年7月23日,召开第一次股东会议,成立了统一正厂、分厂的“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呈准商部注册,并取得“百里之内二十年不准别家设立纺厂”的专利权,树立了大生地方经济垄断的体系。

材料二1985年,张瑞敏接手“海尔集团”后,下令将有缺陷的76台冰箱全部砸掉;并亲自砸了第一锤。张瑞敏就是要让工人明白一个道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1998年海尔集团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日前在全球共有8个海外贸易公司,在美国盖起了海尔大厦。在美国、意大利、孟加拉国、尼尔利亚等国建立了12个工厂。最近,我们对海尔、海信、康佳、TCL、科龙、青岛啤酒、华为、中兴等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看到,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孕育、发展了这些初步具备了国际竞争能力、国际化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准的现代化的企业集团,这就是中国跨国公司的雏形。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生纱厂快速发展的原因。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与张瑞敏创业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尔等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6 . 阅读两则来自互联网的材料,完成下列安火。

材料一   197812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秘密签下一份合同,其主要内容是把土地包到农户,由农民自主决定种植品种种粮结构。"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不左(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材料二   19821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于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材料一所述合同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和所学,指出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特点以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开篇是“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这一翻译特点产生的背景是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白话文运动方兴未艾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北洋政府查禁了原著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59年两广总督和粤海关监督邀请洋人来广州“帮办税务”,咸丰十年,推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新关正式成立。海关总税务司以增加上缴税款数额,博取清政府信赖。参照西方管理体制,陆续制定了较为规范的法规和办事细则,同时,改善计征关税程序,长期执行“协定税则”,实征的进出口货物税额,都在值百抽五以下,减轻了外商税负。但因革除地方陋规什费,计征漏洞较少,其上缴中央的税收总额,反较前有所增加。受清政府委托,海关还负责建设灯塔、设置航标、管理港口;资助外交使臣出访,促进中国参与博览会和世界会议组织;收集气象资料,用于天气预报;督办同文馆,培养外交人员;插手中国的内外债和外交事务。

——《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英国剑桥大学方德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中国海关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世纪中期中国海关制度改革。
9 . 1932年9月苏区中央财政部发出第六号训令,要求各级财政部核查商人有无哄抬市价和破坏货币等行为,要求各级财政部要“经常鼓动当地商人设法运入日用必需品如洋油、食盐、洋火等”。这政策的出台的主要背景是当时苏区
A.推行外贸自由的政策B.受到美国经济封锁
C.工业品生产能力低下D.经济发展环境恶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

第一,是我们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讨论,或者给中国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我们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形容词,可是说实话,你听完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第二,我也有我的担忧。最近这些年,很多人热衷于谈论中国文化,诸如“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多大的意义”等。可是,很多人在谈论“中国文化”的时候,首先会把它“窄化”。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可是有人却把中国文化窄化为汉族文化,然后又窄化为汉族里面的儒家文化,然后再窄化为他认为是正统、经典的儒家文化。第三,当我们讨论“中国文化”的时候,有一些人带着一种很奇怪的、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文化优越感。因此,在所谓“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我们中国文化优于其他文化。

——摘编自《中国文化典型的五个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4-11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0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