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历史事实是既定的,但是看待历史的角度则可以是变化和多样的。

视角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视角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视角一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事件做出较高的评价?(举两例)
(2)按照视角二,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2023-06-21更新 | 116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有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2016-11-27更新 | 266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79年美国西部时间2月2日,邓小平在西蒙顿竞技场的宴会大厅里握着美国企业家哈默的手说:“我们都知道你,你是在苏联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列宁的那个人,现在你可要来中国帮助我们呢。”邓小平说这番话的直接背景是
A.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始确立
B.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得以确立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020-05-03更新 | 262次组卷 | 68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文综)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请回答:
(1)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2)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主要原因。
(3)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9-08-1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16年普通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透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在社会制度、组织原则方面的不同点。
(3)分析造成材料二、三实践结果差异的政治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8 . 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的伟大梦想,几代中国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   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材料四   2003年11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主要成就?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9 .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导致我国1959到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这一历史事件给予我们的教训是
A.生产关系不能超前于生产力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不能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C.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比重应适当D.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