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很多国人都认为清朝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避免英吉利强盗的来袭,但是当我们翻开史料一   看,就会发现整个过程中双方的战意其实都不高,战争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摘编自《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材料二   洪秀全写了许多文章,如《幼学诗》《天父诗》等,在书中有如下一些言论:“我差尔主下凡做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尔们要遵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各王驾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据《太平天国印书》

材料三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如下一些论述:清朝建立以来,反清活动在地下组织与秘密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这一传统中……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孙中山指出: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据《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太平天国宣扬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为“维护共和”所做的努力。
2 .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取得巨大成就。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市民阶层的壮大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印刷技术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儒家思想创立并完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A.“仁”、“仁政”、“仁义”、“政在得民”
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C.“三纲五常”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代文学家韩愈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来称颂李杜及其诗文。其中杜甫的 “三吏”“三别”等诗篇被后人称颂为“诗史”,主要是因为杜诗反映了
A.雍容华美的盛唐气象B.唐朝由盛转衰时民众的离乱和漂泊
C.唐末黄巢起义的动乱D.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世纪50年代,农民诗人匡荣归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句诗体现了该时期
A.“左”倾错误对文艺的压制B.农民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C.“双百方针”推动文化繁荣D.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特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某制度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此制度实施后,常出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现象,因此,有诗感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一制度
A.有利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B.堵塞了门阀士族的入仕之途
C.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D.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2020-09-18更新 | 6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B卷基础篇)
8 . 董仲舒言“教,政之本也”,贾谊更是强调“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自汉以后,《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被确定为学校教本与科举科目,各地学校以儒者为师,以礼义仁德来教化百姓,社会道德风尚渐趋淳化。这说明中国古代
A.主张百姓平等受教育B.崇尚以德治国理念
C.表彰儒学治国的功绩D.完善国家管理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在《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中,除了《大雅生民》和《商颂玄鸟》这两首诗在写道商周祖先降生时略具有神话因素沉积外,其他作品都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说明《诗经》运用的主要创作手法是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借古讽今D.托物言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