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时期中日关系发展简表

时间王要表现
1945~1952年       1950年12月,中国政府发表《关于对日和约问题的声明》,表达了缔结对日和平条约的意愿。
       1951年,日本吉田茂政府参与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所谓的“日台和约”,实行敌视中国政策。
1953~1972年       中国政府通过“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以经促政,半官半民,渐进积累”的方式,积极争取打开僵局,发展对日关系。
       日本岸信介和佐藤荣作内阁坚持敌视或不承认新中国的立场。鸠山一郎和池田勇人首相试图调整对华政策,收效有限。
       1972年7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与中国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3~1991年1978年,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84年,成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
此间,中日经贸和科技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扩大,高层互访及政府成员会议等频繁举行。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战后中国政治与外交有哪些史料价值。
2 .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
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C.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2020-05-28更新 | 1087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宋代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例如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即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B.免役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C.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D.变法中存在一定扰民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2020-07-08更新 | 12085次组卷 | 126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为不同资料对1912年全国人口统计的历史记述。据此可推知

A.清末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发展趋势B.文献记载具有较大随意性不足为信
C.1930年初人口统计更接近历史真相D.人口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6 . 下图是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照片图样,最醒目的是“麻城建国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报道。对此报道认识正确的是
A.可以实证当时浮夸风盛行,有史料价值
B.早稻高产量纯属虚夸浮报,无史料价值
C.可证明当时出现早稻高产,有史料价值
D.研究农耕技术第一手材料,有史料价值
2020-04-1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广东等省2020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   )
A.丑化了清朝军队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中的史料表明春秋时期
A.周王丧失了对诸侯的控制权B.诸侯国君对地方控制加强
C.郡县成为地方基本行政单位D.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东京城郊兴起了为数不少的草市。草市这一名称初见于东晋南朝,是小规模的乡村集市和商业点,具有时间性,是定期集市。位于东京郊区的草市渐渐发展为城外厢,成为郊区的经济中心,起中心市场的作用、真宗时东京郊区草市已非常繁盛,“十ニ市之环城,嚣然朝夕"”。附城草市由于商业的发展,一般多位于交通要道。在这些草市上,批发业、零售业都很繁盛,有的特别繁盛之处已和市区别无二致。

——摘编自樊莉娜《北宋东京城郊的发展》

材料二 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当时号称村市、草市、墟、会、市、镇等。明代初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从临时的、定期的集市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如长江中流的刘家隔,”其始居民十数家,宣德、正统年间,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齿日繁,贸迁益众,卒成巨镇”。特别是在十七世起前后约两百多年间(从十六世纪后半期到十八世纪前半期),发展最为迅速。从明清两代地方志里的一些史料可知,江南市镇人口增长的情况有自数百家、数千家以至万家者。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附城草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