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是2001年以来一些学者对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认识。据此可知
学者观点
朱泫源评断辛亥革命的利弊得失,不能只从是否建立民主制就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而应以政治结构变动后资讯在政治结构(文官体系)中的流畅程度,以及资讯是否表达民意来作为判断标准
沈渭滨辛亥革命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构架、政治规范和政治运作程序的转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新的社会阶级阶层产生,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潘荣辛亥革命使汉族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地位得以恢复和确立,是近代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A.辛亥革命的意义需要多元解释B.历史认知需要借助一定文献史料
C.三者凸显了民族革命的重要性D.角度不同导致了学者的观点不同
2020-11-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2020-11-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新时代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清朝雍正帝之死因,历来众说纷纭。当代学者杨乃济通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等第一手史料,撰写了《雍正帝死于丹药中毒旁证》-文。康熙第八世孙金恒源认为,杨乃济先生的论述是客观、可信的。据此可知
A.历史研究手段日益丰富B.历史诠释应当规避主观认识
C.历史史料需要正本清源D.原始档案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021-01-10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史料记载北宋初年,四川地区富民发行交子“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街市易,如将交子要取现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据此可知,当时的交子
A.已经具有纸币的性质B.是由官方发行予以担保
C.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D.促进该地商品贸易发展
2020-10-06更新 | 466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
5 .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下列史料与史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材料结论
A德国瓦德西“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放弃了在华特权
B1900年6月东南诸省巡抚毓列强签订《东南互保条约》“一,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清末中央集权面临威胁
C恩格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历史进步只有依靠历史灾难
D南京临时政府法令“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苛捐杂税,鼓励华侨来华投资。”临时政府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府

A.A   B.B     C.CD.D
2020-11-2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商朝时期,虽然其统治区域很大,但是方国、部落遍布全国,时而臣服,时而反叛,连年征伐,人民困苦不堪。而商王对于臣服的一些方国、部落,虽采取了加封侯、伯等封号的做法,但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这一史料主要用来论证
A.商王控制范围有限B.分封制形成的背景
C.嫡子继承制的滥觞D.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中的史料表明春秋时期
A.周王丧失了对诸侯的控制权B.诸侯国君对地方控制加强
C.郡县成为地方基本行政单位D.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
8 .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评判。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
时间史实
周平王四十七年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候
周平王四十九年郑伯弟段作乱
周桓王二年卫弑其君桓公
周桓王十年朱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

A.封邦建国,众星捧月B.兼并不断,局部统一
C.宗法破坏,贵族内讧D.王室衰微,诸侯混战
9 . 据史料记载,仅从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前127~前123年),封侯的数目多达121个,元鼎元年至后元二年(前116~前87年)又有44人封侯,甚至一日之内竟有24人同时封侯(注:元朔、元鼎、后元均为汉武帝年号)。武帝此举根本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2020-10-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东京城郊兴起了为数不少的草市。草市这一名称初见于东晋南朝,是小规模的乡村集市和商业点,具有时间性,是定期集市。位于东京郊区的草市渐渐发展为城外厢,成为郊区的经济中心,起中心市场的作用、真宗时东京郊区草市已非常繁盛,“十ニ市之环城,嚣然朝夕"”。附城草市由于商业的发展,一般多位于交通要道。在这些草市上,批发业、零售业都很繁盛,有的特别繁盛之处已和市区别无二致。

——摘编自樊莉娜《北宋东京城郊的发展》

材料二 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当时号称村市、草市、墟、会、市、镇等。明代初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从临时的、定期的集市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如长江中流的刘家隔,”其始居民十数家,宣德、正统年间,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齿日繁,贸迁益众,卒成巨镇”。特别是在十七世起前后约两百多年间(从十六世纪后半期到十八世纪前半期),发展最为迅速。从明清两代地方志里的一些史料可知,江南市镇人口增长的情况有自数百家、数千家以至万家者。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附城草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